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创设策略实践探索
张立靖
吉林省白山市实验小学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灵活运用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深度学习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活动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这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情景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构建具体、生动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景创设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然而,当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的情景创设存在形式化、表面化问题,未能真正触及深度学习的核心要求,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创设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创设理论基础
(一)深度学习理论内涵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深度学习表现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体会语言情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并能进行创造性表达和批判性思考。
(二)情景创设与深度学习的关联
情景创设为深度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情景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符合深度学习的本质要求。同时,情景创设还能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创设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景,促进知识迁移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构建生活化情景能够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应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情景。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西沙群岛旅游小导游”的生活化情景。课前让学生收集西沙群岛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物产等。在介绍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这一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认识商品名称中的生字,将识字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二)融合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情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语文知识。在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媒体形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配以激昂的音乐和诗人吟诵的音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从而更深刻地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具有画面感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动画短片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梳理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情感,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设计互动式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互动式情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设置问题、任务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互动式情景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这种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互动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赵王等角色,演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情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发展,通过对话和动作展现人物形象。同时,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能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此外,还可以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如在学习说明文时,让学生分组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和介绍,每组通过合作完成资料收集、内容整理、成果展示等任务,在互动中深化对说明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四)打造文化浸润情景,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文化浸润情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人文素养。在文化浸润情景创设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化氛围。在教学《传统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打造传统节日文化情景。课堂上布置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装饰品,如春联、灯笼等,播放传统节日的习俗视频,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如包饺子、写春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同时,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通过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情景创设策略的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生活化情景、多媒体融合情景、互动式情景和文化浸润情景等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这些策略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促进知识迁移应用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践案例表明,将深度学习理念与情景创设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情景创设的形式和内容,结合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情景。同时,加强对情景创设效果的量化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更科学地评估情景创设对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情景创设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 窦桂梅。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路径 [J]. 人民教育,2020(05):45-48.
[3] 王崧舟。情境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J]. 课程・教材・教法,2018(09):78-83.
[4] 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探究与实践创新[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5] 吴正宪,周卫红。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1(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