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悦”读:探索提升阅读愉悦感的路径与策略
周雅洁
常熟市张桥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阅读不仅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想象力、培养情感交流的关键活动。然而,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传统的阅读方式可能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怎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喜欢上绘本阅读呢?怎样让幼儿感受绘本故事中美好的情感呢?为此,笔者选择了《彩虹色的花》创设班本微课程,通过课程让幼儿深入绘本故事中,感受故事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绘本阅读;兴趣;绘本微课程;幼儿
绘本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幼儿的生活场景。这些书籍通常包含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插图,尽管文字量较少,但言简意赅,部分绘本甚至完全依赖图像表达,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习惯与兴趣点。以《彩虹色的花》为例,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朵拥有彩虹般色彩的花朵,通过奉献自己的花瓣来援助遇到困难的小动物们。即使最终它被白雪所覆盖,其希望与梦想却得以延续。当春天再次来临,新生的花朵在阳光下盛开,它们那绚丽多彩的颜色仿佛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生命、光明、爱与幻想等元素尽在其中。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能激发他们对世界的美好憧憬。
笔者选用了《彩虹色的花》这本绘本,着手设计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微课程。目标是通过这些课程引导幼儿深入探索绘本的故事世界,体验故事带来的愉悦感,同时整合健康、科学、艺术、音乐和社会五大领域的知识内容,促进幼儿在身心、认知及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构建这一微课程,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
一、引入微课程:点燃幼儿阅读兴趣与语言发展的火花
在学龄前儿童中,尤其是小班阶段的幼儿,他们对叙述故事和浏览图画书表现出极大的喜爱,并开始展示基础的阅读理解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小班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够理解并记住简单的故事内容。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喜欢上这本绘本,我们运用了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进而推动幼儿的语言发展。
1.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引入绘本微课程计划
在春季启动阅读绘本活动之际,正值万物复苏、花苞初绽之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自然现象,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走近自然,探索花卉的生长过程。以《彩虹色的花》为例,该绘本的主角是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基于孩子们对花卉的初步认识,教师适时引入此绘本。起初,孩子们对这朵彩虹色的花朵充满了好奇,疑惑它为什么会拥有如此独特的色彩。带着这份好奇心,孩子们开启了他们的阅读之旅。
2.采用对话的形式,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绘本故事
教师可以利用区域游戏的交流时段或餐前活动期间,引导幼儿观看并理解《彩虹色的花》这本绘本。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朵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它最先遇见了谁?”等,以此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故事内容,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幼儿根据绘本的画面为同伴讲述故事。通过持续两周这样的练习,多数幼儿将能够达到看图说话,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故事的能力水平。
3.通过分析绘本的故事画面,引导幼儿做出推理和判断
《彩虹色的花》描绘了一年四季的变化,幼儿通过观察绘本中的插图对季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孩子能够根据画面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老鼠喘着粗气,这肯定是夏天来了,炎热让老鼠出汗,感到不适。”还有孩子说:“大风吹来,小刺猬觉得冷,这应该是冬天快到了,即将下雪,所以小刺猬感到寒冷。”基于此,笔者在班级中组织了“变幻的天气”和“奇妙的四季”科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感知四季中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二、解析微课程,助力幼儿社会行为的养成
《彩虹色的花》这本绘本所包含的情感教育意义极为显著。在进行以该绘本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时,关键在于引导幼儿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1.与幼儿共同阅读,引导他们进行分享
如今的幼儿由于生活在日益优越的环境中,并受到长辈们的悉心照料,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相比之下,《彩虹色的花》中的角色则展现了乐于分享的精神。基于此,笔者组织班级进行了讨论:“如果小蚂蚁没有得到彩虹色花的帮助,会发生什么?它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通过互动交流,孩子们得出了结论:“要是没有这朵花的帮助,小蚂蚁可能无法到达奶奶家,甚至有可能在试图穿过水洼时不小心掉进去淹死!”
结合绘本内容,班级幼儿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此时,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没有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帮助,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幼儿们普遍反映,如果身边没有朋友相伴,他们会感到非常孤单和寂寞。
同时,幼儿也认识到应当向《彩虹色的花》中的角色学习,培养关心他人的意识,增强同伴间的相互关怀。因此,他们了解到对他人付出的重要性。通过深入探索绘本中的情感元素,教师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这不仅提升了班级幼儿的合作技能,还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2.与幼儿共同阅读,助力情绪情感的发展
小班幼儿开始能够识别和命名自己以及他人的一些基本情绪,如高兴、伤心、生气等。他们也开始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我们要重视幼儿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绘本中的情感艺术能够通过其故事内容和画面设计,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
《彩虹色的花》讲述了一朵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乐于助人的花朵,它在帮助其他小动物时找到了快乐,这种高尚品德值得幼儿学习。为了增强幼儿对乐于助人精神的理解,班级组织了一系列谈话活动,主题包括“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谁需要帮助”以及“我能为他人做的事”。这些活动鼓励孩子们开放思维,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将孩子们的发言记录在记录表上。
接下来,教师引导孩子们将讨论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他们到小班帮助弟弟妹妹穿衣服、搬椅子;在户外自由游戏时,主动谦让并协助弟弟妹妹整理玩具。此外,孩子们还参与了班级值日活动,如分发餐具、清理餐桌、搬运桌椅等任务。在家里,孩子们也尝试着帮忙,比如给爷爷奶奶浇花、扫地、擦拭家具,或者帮爸爸妈妈端盘子、处理买回来的食材、清洗碗碟和袜子等。
为了进一步激励这种行为,班级还发起了“最美彩虹花”的评选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小朋友来收集象征荣誉的彩虹花。一周后,获得最多花花的孩子将被评为班级的“最美彩虹花”。这种方法不仅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助合作,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提升微课程,与绘本主题课程相融合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重要第一步,具备高度自信心的幼儿更倾向于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在活动中勇于展现自我,面对困难时也能勇敢迎接挑战。通过表演绘本剧,不仅能加深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还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在全体小朋友及家长面前展示自己。
经过数月对《彩虹色的花》绘本的深入学习,幼儿们对该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从最初的简单复述逐渐进步到能够融入情感,自信地表演绘本剧。在表演中,孩子们运用了细腻的语言、活泼的动作、灿烂的笑容以及丰富的道具,将《彩虹色的花》演绎得栩栩如生,赢得了台下家长们的热烈掌声。通过沉浸在这一梦幻般的绘本世界里,幼儿们不仅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还深刻认识到了乐于助人和分享的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一个学期的绘本微课程活动,幼儿不仅从表面阅读绘本发展到能够在精神层面上体会绘本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意义,还表现出将阅读收获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愿。未来的工作中,笔者计划继续探索绘本的潜力,以绘本作为媒介,深入挖掘其教育资源,让幼儿在富有意义且内容丰富的绘本情境中学习成长,促进他们在身心、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快乐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译.运用《彩虹色的花》开展中班绘本阅读主题课程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1):2.
[2]熊雷欣.3-6岁儿童亲子绘本阅读及指导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