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创意生长:运用马赛克方法开展幼儿体验式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

作者

姚婧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秋枫实验幼儿园

1. 生发幼儿体验式美术区域活动的现状

幼儿园的美术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美术创作的一种形式[1]。《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但在现实中,美术区域活动中的孩子们很少能进行自主选择,不知道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创作,或者缺乏艺术创作的主题,导致但一到区域活动中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活动;这些现状阻碍着我们美术教师对体验式美术区域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也阻碍着教师在实践中对幼儿美术学习方式进行调整。

2. 运用马赛克方法生发幼儿美术活动的行动策略

2.1 多元倾听- 共同构建,创设体验式美术主题活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生活就是一本书,要让孩子多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使之成为幼儿体验、观察、探索的对象。创设体验式美术区域活动,将幼儿带入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来提升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了解科学正确的儿童观,构建理解倾听的框架。多角度、多元化地支持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自我建构,通过多元倾听- 共同构建,以观察、倾听、理解幼儿等研究形式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不同材料进行创作。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生活化的本土自然材料生成更多贴合幼儿兴趣点、问题点、生长点的美术活动主题,基于幼儿本位提出相应的策略建构,从而推进多样化体验式美术活动的开展。如:在《我爱我的家乡》主题中,可以收集纸卷芯、纸杯、瓦楞纸、纸箱等为主体材料,搭配树叶、树枝、稻草等自然辅助材料,围绕家乡吴江的古房进行主题创作。呈现立体、平面、悬挂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在这样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经验而富有变化的场景中,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兴趣。

2.2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营造良好的美术创作氛围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进行体验和感受,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充足的选择权利和表现机会。首先,我们应该在材料上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材料。例如: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贴近幼儿的自然、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得和操作的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地进行创作。其次,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有挑战性的、新颖的材料。例如:将本土资源与美术活动的有机融合,有效利用班级资源库和园本资源库进行自然本土材料的收集。教师挖掘本土自然材料(如黏土、秸秆、贝壳等),设计“自然物拼贴”“拓印画”等多样化活动。例如,幼儿用采集的落叶创作“季节故事画”,教师通过共同构建情境(如讨论叶脉纹理、季节变化),将本土文化融入美术创作,既激发幼儿兴趣,又深化其乡土认知,实现“生活即教育”的互动学习。

2.3 合理安排主题活动内容,充分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

区域活动内容的安排,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活动机会,不能“一刀切”。让孩子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探寻马赛克方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应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的兴趣特点,基于“变废为宝”的理念,探索具有“体验式”美术活动的自然及生活材料,开展富有趣味性、艺术性的自由创作艺术活动,提升审美情趣。如:在科技节活动中,鼓励幼儿和家长在家收集易拉罐、报纸、塑料袋、泡沫板等生活废旧材料,结合《滴滴嘟嘟跑得快》、《船儿向前行》、《飞翔》主题创作活动,在区域中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海、陆、空交通工具进行自由创作,教师构建一个主题展示区域,帮助幼儿充分体验到美术区域活动的乐趣。

2.4 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操作,让幼儿充分体验创作过程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自主、积极的活动方式。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不受任何约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操作和创作。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创作,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自由创想区”,同时鼓励幼儿自主地操作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在美术区域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过程中多元倾听幼儿并及时进行动态评价,支持幼儿个性化表现创造。例如:在《小兔乖乖》主题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结合自己对小动物的认识、观察和体验,基于主题中的认知能绘画出可爱的小动物。而教师的指导无需高控幼儿如何按照范例去绘画,而是要给幼儿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去创作。

2.5 利用马赛克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幼儿美术活动能力

美术区域活动的评价是美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自己、获得成功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支持幼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能使幼儿不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获得自信 [2]。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幼儿的美术创作进行评价,如: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幼儿之间相互评价或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家长和社会人员参与评价的方式;教师通过马赛克方法中的观察、对话、儿童会议等工具,深度倾听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意图与情感体验。结合绘画、拍照等儿童视角的反馈,动态调整支持策略,使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过程性解读”,促进幼儿审美表达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幼儿美术活动能力和审美水平,增强其自信心。

3. 结语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创作、自主表达、自主评价等体验式美术活动形式。需要教师更科学地倾听、指导幼儿在探索和思考中摸索出更多的“马赛克模式”,伴随着“体验式”的理念助推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方法,促进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体验。教师跟随幼儿兴趣,从“预设主题”转向“生成活动”引导合作探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项目,体现“儿童为本”的课程灵活性。通过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与应用,能够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爱红邓杏伟 .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1.

[2] 张美娟 . 幼儿园生态式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研究 [J].《名师在线》,201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