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薛媛媛
商丘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约150万人,商丘市约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群体庞大,文化基础薄弱,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与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当代社会,加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社会发展以及民族精神塑造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其意义,旨在强调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唤起对这一教育领域的重视,推动其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老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影响深远的儒家、道家思想;从精湛绝伦的中原武术,到韵味独特的戏曲艺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方面,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培育全面发展人才、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
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教学相融合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1.延续文化脉络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源头之一,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记录了中华民族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的文明演进。通过教育,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代代相传,可以确保文化脉络的连贯性。例如,中原地区的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承载着上古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信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融入汉字的发展史,学生了解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和演变,就是在触摸历史的脉搏,延续文化的根脉。
2. 保护文化多样性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多个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中原大地上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如河南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题材内容,展现了中原地区民间艺术的魅力。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价值,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它、了解它,唤起更多的人对其兴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包容,使这些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得到重视和保护,为文化多样性的持续繁荣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社会氛围,从而促进文化生态的平衡发展。
3. 促进文化创新发展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动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传授,更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中原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如登封的嵩阳书院,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在建筑相关专业课程中,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能够使学生从中汲取灵感,结合现代建筑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设计。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专业建设、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教学相融合对人才培养的意义
1.提升道德修养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等,都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教育、语文教育和班主任班级建设,将这些思想融入其中,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思想的精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学习儒家经典《论语》时,学生可以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语句中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培养善良、宽容、尊重他人的品质。这种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始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构建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2.培养创新思维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元素和智慧。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成果,中原地区一直是创新的热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中原地区的科技发明史、传统艺术创作等内容,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例如,中原传统手工艺中的钧瓷烧制技艺,以其独特的窑变效果闻名于世。在工艺美术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学习钧瓷制作的过程中,掌握传统的制作工艺,又可以不断尝试创新,探索新的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这种实践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时,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3.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通过开发校本课程,系统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和独特价值,能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中原地区在古代曾经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时,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种文化自信将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使他们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能够坚守本民族文化的立场,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教育教学相融合对民族精神塑造的意义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古代的仁人志士为保卫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而英勇献身,到现代的中原儿女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原历史的始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讲述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2.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中原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展现了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通过教育,将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传递给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职学历相比于大专、本科、研究生不占优势,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显得更大,具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五、结论
加强对于中职生的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以及民族精神塑造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让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的滋养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徐光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2.郭立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路径探析[D].聊城大学,2020.
3.唐善梅.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社科纵横,2020.
作者简介:薛媛媛(1988-),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商丘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商丘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原文化与中职教育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立项号:20240106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