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技术
张佳伟
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现代建筑向大空间、多功能方向发展,大跨度钢结构在很多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为了保证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施工的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本研究结合某实际工程案例,系统分析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技术的核心要点,总结技术应用的关键流程与操作规范,重点探讨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的前期准备要点、钢柱与钢梁吊装要点、焊接施工要点。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
前言:近年来我国大跨度钢结构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构件自重高、空间定位复杂,对钢结构吊装和安装带来了一定挑战,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了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吊装任务,保证钢结构施工质量,有必要对跨度钢结构施工的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工程概况
本项目属于大型商业综合体,集餐饮、影院等功能于一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7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600平方米,其中,地上与地下的建筑面积分别为246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建筑高度23.5米。工程地下两层并设局部夹层,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主体分为A、B两座塔楼,最高五层,通过连廊将两座塔楼相连。A楼采用钢管砼框架 -中心支撑结构,将型钢作为支撑杆;B楼主体为钢管砼框架结构,局部屋顶突出部分采用钢框架。该工程的整体结构以钢管混凝土钢框架为基础,钢柱采用Q355B材质箱型截面柱,壁厚12-24mm,钢梁选用Q355B材质H型钢,通过箱型柱与H型梁的协同设计实现大跨度空间布局。
2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技术的应用要点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前期准备阶段,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材料出厂检验环节,加强材料与构件的质量管控,在焊接材料、钢构件、涂装材料、高强螺栓等关键物资出厂前,需对其进行检验,核查其规格、型号、尺寸及表面质量等,如果发现磨损、变形等缺陷,应及时更换,确保所有材料附有完整的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验收合格后建立可追溯的台账记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二,在材料运输环节,需要特别注意异形构件及大体积钢构件的特殊性,对于这类钢构件来说,应当使用定制化的钢制托架,并且还要利用钢丝绳多点绑扎,在钢构件和托架接触的部位加垫防滑胶皮。在装卸过程中,应当匀速操作,避免急停急启导致构件失稳或碰撞损伤,确保全程平稳受控。
第三,在构件进场检验环节,需要对钢构件进行二次复验,重点核查数量、规格等,避免不合格的构件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第四,在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中,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塔吊与汽车吊等机械设备,满足大跨度钢结构吊装需求,同时准备千斤顶、电焊机、空压机等设备。在测量仪器的准备工作中,本工程主要采用了光学经纬仪、智能全站仪、水准仪等高精度仪器,配合钢卷尺等传统工具进行多层级校核,确保数据闭合。在安全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中,本工程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相应数量的防坠器、双钩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装备,在高空作业区域设置水平安全网与临边防护,吊装作业半径内实施封闭管理。第四,在吊装和安装之前还要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轴线、标高基准点,并用全站仪进行复测,建立三维坐标控制网,对预埋件、支座定位点进行多次校核并标记清晰,确保后续构件安装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通过上述全维度、多环节的精细化准备,为大跨度钢结构的安全吊装与精准安装奠定坚实基础。
2.2钢柱吊装与安装要点
在钢柱吊装施工前,需要对钢柱表面进行预处理,保证钢柱表面清洁、干净,在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机械进行打磨,或者利用溶剂进行清洗,将油污、锈蚀及沙尘等污染物彻底清除干净,以免影响焊接质量或防腐涂层附着力。为了方便后续操作,需要在钢柱主体的合适位置绑扎专用钢爬梯,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通道。吊装前,为保证基础预埋螺栓的定位精度,需要使用全站仪复测轴线与标高基准点,确认位置足够精确后,在柱脚底板下方设置调平螺母与钢垫板[1]。施工人员开展吊装作业时,钢柱需通过专用平衡梁与吊索具多点绑扎,吊钩起升速度需与构件重心动态匹配,将钢柱吊运至距就位位置上方200mm高度时暂停,利用激光定位仪辅助对准预埋螺栓孔位,根据孔位的位置进行微调,随后将钢柱缓慢落下,避免钢柱因惯性冲击导致螺栓螺纹损伤。
钢柱就位后需立即进行校验,使用全站仪或激光铅垂仪,检测钢柱轴线偏移与垂直度偏差,通过柱脚调平螺母与千斤顶协同调整,将垂直度误差严格控制在3mm以内。对标高进行调整时,应当参考设计基准点,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实测柱顶标高,调节钢柱高度,避免标高的误差过大。角度校正和报告校正完成后,需分阶段紧固地脚螺栓,采用扭矩扳手按对称顺序施拧,注意初拧和终拧的力度,同步监测钢柱姿态变化。将钢柱固定完成后,需及时对柱脚进行无收缩灌浆,灌浆料应具备C40及以上强度等级及微膨胀特性,灌浆前需封闭柱脚周边缝隙并预埋排气管,采用压力注浆工艺从单侧连续灌注,确保浆体密实填充垫板与基础间的空隙,灌浆后24小时内需采取覆膜养护措施,待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系统。
2.3钢梁吊装与安装要点
本工程的钢梁吊装与安装施工工作主要遵循“主梁优先、次梁跟进,下层先行、上层递进”的原则,优先完成主梁安装工作,形成稳定受力框架后再安装次梁,避免荷载传递路径混乱。对钢梁进行吊装前,同样要做好表面清洁工作,彻底清除翼缘板、腹板等部位的尘土、锈迹、氧化层等,同时还要复测钢梁长度、孔距及直线度等,参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5)。对吊装孔进行设置时,需要在钢梁两端的翼缘板位置开设圆孔,注意圆孔的直径大小,保证孔径的精度,避免应力集中。本工程的钢梁吊装采用“一机一吊”与“一机串吊”的吊装方式,对于跨度小于15m的钢梁,利用单台履带吊独立吊装,对于跨度超过15m的大跨度钢梁,采用串联吊装法。
起吊前需将钢丝绳绑扎牢固,钢丝绳与梁体接触部位加装橡胶护角,防止棱角磨损。在试吊过程中,将钢梁匀速升高,使其与地面相距5cm,到达该距离后,使钢梁保持稳定,监测重心稳定性,利用全站仪观测梁体挠度变化,确认无倾覆风险后才能正式展开吊装工作[2]。在正式吊装过程中,对钢梁进行定位时,需在钢梁支座两侧设置定位挡板,挡板采用Q235B钢板制作,确保钢梁下落时能够快速、准确对位。操作人员还要利用激光投线仪辅助调整,确保梁端腹板中心线与柱顶连接板基准线重合。钢梁就位后,立即安装临时夹板固定,初拧高强螺栓,形成临时铰接节点,随后进行焊缝施工作业,焊后进行检测,合格率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高强螺栓终拧,终拧完成后涂抹防腐底漆封闭节点区域。
2.4钢构件焊接工艺
本工程按照《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要求展开焊接工作,在焊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配置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交流弧焊机等主设备以及碳弧气刨枪、空压机等辅助工具,同时还配备了焊条烘箱、保温筒,确保焊材存储符合规范要求,检测仪器包括红外线测温仪、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等。准备好焊接设备和检测仪器后,需要对坡口及附近区域的杂质进行清理。在焊接工艺评定阶段,技术负责人依据结构受力特征编制专项工艺卡,明确焊接材料、坡口形式、焊接方法及预热温度[3]。
本工程不同部位的焊接顺序并不相同,箱型柱焊接遵循对称施焊原则,由两名焊工同步从两个对称面起弧,剩余两面按相同方向补焊。H型钢梁焊接根据连接形式差异实施差异化工艺,栓焊节点采用先焊后栓工序,先完成下翼缘板对接焊缝,再焊接上翼缘板,终拧高强螺栓至设计预拉力,焊接顺序如图1所示。全焊节点按照“腹板立焊→下翼缘平焊→上翼缘平焊”的顺序进行焊接,如图2所示。在焊接的整个过程中,利用全站仪对关键节点进行实时形变监测,当监测数据异常时,需要立即进行矫正,有效控制焊接变形。焊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质量检验,重点检验箱型构件棱角焊缝的熔深达标率和H型钢梁翼缘对接焊缝的UT一次合格率。实践表明,该工艺体系可将焊接变形量控制规定范围以内,结构安装精度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结论:大跨度钢结构吊装与安装技术的高效实施依赖于系统化、精细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准备好使用所需的机械、设备、仪器、装备等,还要做好材料检验工作和定位放线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关规范对钢柱和钢梁进行施工,明确钢柱和钢梁等钢结构的吊装安装要点,在吊装和安装的过程中加强定位和检测,保证位置和角度的精确性。在安装完成后,还要做好焊接施工工作,采用科学的焊接方法,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叔涛,尚艳坤,马耀忠.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关键技术研究[J].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2024,61(S1):85-88.
[2]孟庆兴,贺培根.大跨度钢结构关键吊装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4,51(08):69-71.
[3]郑军委,桑兆龙,孙治民,等.大跨度钢结构吊装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