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张双楼煤矿24901工作面陷落柱探查分析与治理

作者

陈开銮

江苏徐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张双楼煤矿 江苏 徐州 221616

摘要:24901工作面内发育陷落柱2,经物探、钻探及分析测试,查明了发育范围及水文地质特性。为防止后期工作面回采扰动导致陷落柱2活化突水,需在工作面回采至陷落柱2的影响范围之前提前采取相应的底板注浆加固治理措施。

关键词:陷落柱;注浆;效果评价

0引言

张双楼煤矿24901工作面内发育陷落柱2,矿井通过地面高精度物探、地面井下钻探、室内分析测试等[1-2],查明了陷落柱2发育范围,其富、导水性较差、胶结情况较好,长轴102m,短轴55m。经综合评价认为,奥灰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较小,突水风险较小。但从偏安全角度考虑,为防止后期24901工作面回采扰动导致陷落柱2活化突水,需在工作面回采至陷落柱2的影响范围之前提前采取相应的底板注浆加固治理措施[3-4],以彻底消除隐患,保障矿井安全回采。

1 陷落柱2探查与分析

矿井先后进行了地面、井下的陷落柱2综合探查以及室内分析测试等工作。

1.1现场探查情况

如图1所示,陷落柱地面Q1孔、井下发育范围探查T2-1、T2-2孔、井下发育范围及富(导)水性探查孔T2-3、T2-4、T2-5位置。

1.2 室内分析测试情况

(1)扫描电镜

如图2所示,陷落柱岩样内部存在微裂隙发育现象,岩体内含有较高的黏土矿物,重结晶生成的方解石充填在陷落柱的周边裂隙带和柱体的空隙内,可使柱体及周边裂隙带的阻水性能大大增强。分析认为陷落柱2的整体胶结情况较好,以泥质胶结为主,陷落柱体整体不富水、不导水。

(2)压汞实验

通过对陷落柱岩样开展压汞实验,可得到含水层岩样比孔容为0.0098cc/g,比表面积为0.2777m2/g,孔隙度为2.75%,孔径分布于5.38nm~1.796×105nm之间,中值孔径为757.1nm,平均孔径为139.8nm。

综上所述,陷落柱体内部微孔结构相对较为发育,平均孔隙率为2.31%,但结合井下实际揭露情况,陷落柱柱体整体胶结较好,一般为泥质胶结,黏土矿物含量达到45.7%,揭露时富水性较差,不富水、不导水。

1.3 底板奥灰含水层影响分析

井田奥灰水位-30.595m,陷落柱2区域9煤底板标高-640m,奥灰含水层顶板距9煤底板平距207m,9煤底板奥灰突水系数T=0.039MPa/m<0.06MPa/m,满足《煤矿防治水细则》“采煤工作面底板受构造破坏的地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得大于0.06MPa/m”的规定,底板奥灰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小,无突水风险。

2.陷落柱2的治理方案设计

从偏安全角度考虑,为防止后期24901工作面回采扰动导致陷落柱2活化突水,需要在工作面回采至陷落柱2的影响范围之前提前采取相应的底板注浆加固治理措施,以彻底消除隐患,保障安全回采。

2.1 陷落柱治理方案

为保证24901工作面安全回采,需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1)对9煤底板破坏带以下,位于底板四灰层位的陷落柱破碎带进行注浆加固和充填,使注浆加固段能够形成大于17.4m安全隔水层厚度(不小于20m厚)的“止水塞”,阻断煤层开采影响范围与上下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钻孔注浆对陷落柱周边的裂隙带进行加固,使“止水塞”能够固结在陷落柱周围的正常岩体中。

(3)利用注浆孔作为检查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对注浆效果进行安全评价,确保工作面回采安全推过陷落柱区域。

2.2陷落柱治理工程估算

2.2.1注浆钻孔

注浆孔布置在煤层底板下55m水平和68m水平,采用后退式注浆方式进行注浆。注浆钻孔穿越陷落柱进行注浆,注浆钻孔剖面图如图12所示。各水平注浆钻孔布置图如图4、图5所示,浆液扩散半径取15m,设计长、短注浆孔的终孔孔间距按20m计算。

9煤底板下55m水平布置注浆孔12个,9煤底板下68m水平布置注浆钻孔12个。井下钻孔注浆方案共设计注浆钻孔26个,井下钻孔设计总进尺为2517m。

2.2.2注浆材料

由于陷落柱2内普遍夹泥,可灌注性差,因此选用800目超细水泥。该水泥具有浆液颗粒粒径小,扩散能力强,胶结强度高的优势。

T1、T2为注浆效果验证孔。

3 陷落柱2治理方案实施情况

3.1钻孔施工情况

治理工程施工的钻孔均为穿层钻进,钻机选用ZDY-4000LP(S)型煤矿用深孔钻车、开孔孔径127mm,终孔直径75mm。设计钻孔26个,实际施工钻孔29个,累计总进尺2853m,如图6所示,

4 陷落柱2治理效果评价

4.1注浆治理范围

钻孔终孔层位进入工作面煤层底板,在浆液扩散半径取15m,浆液可以扩散全覆盖陷落柱2范围。

4.2验证孔检查评价

治理工程施工两个验证孔,并按照要求进行取芯验证,其中T1验证孔取芯范围80m、85m、90m各取1m,T2验证孔取芯范围85m、90m、95m各取1m。

4.3压水实验效果评价

如表3所示,各钻孔注浆完成后岩层透水率小于1Lu,满足注浆加固要求。

4.4综合评价结果

如表4所示,24901工作面陷落柱2注浆治理后各项指标均满足治理要求。

5 结论

(1)陷落柱2经地面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地面井下钻探探查、室内分析测试等,查明了发育范围、其富水性和导水性较差、胶结情况较好。经综合评价认为,奥灰对工作面回采的总体影响较小,无突水风险。

(2)治理完成后,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陷落柱2注浆加固治理效果。注浆治理范围完全覆盖陷落柱2范围,满足注浆加固检验要求;治理后施工的验证孔均无水,满足注浆加固检验要求;治理后钻孔压水岩层透水率<1Lu,均属于微透水,满足注浆加固检验要求。

(3)综合分析24902工作面注浆加固治理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减少了底板突水风险。

[参考文献]

﹝1〕马健.矿井陷落柱的综合物探技术研究[J].山西冶金,2022,45(03):75-77.

﹝2〕徐友青.矿井工作面陷落柱综合物探技术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8,(12):32-33,37.

﹝3〕郭强.工作面过大面积陷落柱超前预注浆加固技术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3,48(1):55-56,133.

﹝4〕刘和平.陷落柱注浆加固效果评价及应用[J].煤,2024,33(08):53-54,65.

[参考文献]

陈开銮(1981-),男,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