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刘学俊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南滨小学 404000

摘要: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阐述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情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求知热情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而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宛如一座桥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鲜活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架起知识与实践之桥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广阔平台,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当前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犹如空中楼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本应成为连接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追求教学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却忽视了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使得所创设的情境犹如空中楼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节,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情境运用缺乏针对性,好似南辕北辙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运用应当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指向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盲目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而忽视了情境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匹配度,导致情境运用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情境引导缺乏有效性,犹如雾里看花

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然而部分教师在情境引导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导致情境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从情境中获得真正的学习收获。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导入情境,开启趣味学习之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个精彩的生活化导入情境,就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迅速打开学生的求知之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体资源,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视频。视频内容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展现了他们早上在闹钟的催促下慵懒地起床,匆匆洗漱后赶往学校,在学校里认真上课、课间嬉戏玩耍,中午享用美味的午餐,傍晚放学回家后与家人共进晚餐,最后洗漱上床睡觉等一系列场景。在每个场景转换时,画面中都会清晰地呈现出相应时刻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准确位置。播放结束后,教师微笑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每个时间点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吗?”此时,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情境,学生能够迅速从课间的放松状态中调整过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钟表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搭建思维发展之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深入挖掘生活实际中的数学元素,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咱们班的小明同学每天都要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小明家距离学校 1200 米,有一天他步行去学校,花费了15分钟,那么大家能不能算出小明步行的速度是多少呢?要是他骑自行车去学校,只需要 5 分钟,那他骑自行车的速度又是多少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们会立刻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出行经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不仅要准确理解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还要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加深了对路程、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解决这样的生活化问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情境,铺就应用能力之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途径。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情境,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教室面积”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测量工具,如卷尺等。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有的负责记录数据,有的负责计算面积。在测量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将教室近似看作一个长方形,通过测量长和宽来计算面积。他们还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教室的墙壁上有门窗,需要扣除门窗的面积。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准确地测量门窗的尺寸,并在计算总面积时进行相应的扣除。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恰似一座坚实的桥梁,巧妙连接起抽象的数学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启学生的求知之门,激发学习兴趣;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借实践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应用能力,助力学生成长。这一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快乐遨游。

参考文献

夏萌萌.试论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辽宁青年, 2023(8):0157-0158.

梁锦涛.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运用[C]//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 总第4078期).2019.

李键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探究[J].国际教育论坛, 2021, 3(1):36-37.DOI:10.12238/jief.v3i1.3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