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赋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黎昌红

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铜梁 402560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及文化理解力具有深远意义。然而,传统教学常因文本体量庞大、人物关系复杂、文化背景深厚等问题陷入碎片化解读的困境。本文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主题统整—任务驱动—数据反馈—深度延展”的智能辅助教学路径,通过AI工具实现资源生成、个性化学习支持及跨学科融合,推动经典阅读教学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表明,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性阅读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为《红楼梦》教学提供创新范式。

关键词:人工智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大单元教学;结构化路径

一、课标分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被安排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做了明确的教学提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红楼梦》这部经典之作内容庞大,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涉及知识面广,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那么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升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解决师生教与学的难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大单元教学”为框架,探索AI辅助下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旨在实现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二、大单元结构化教学理论基础与AI应用价值

崔允漷教授认为,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学习单位,围绕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展开的教学模式。构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有序、逻辑化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环境和程序,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更应该倡导结构化学习。如《红楼梦》教学可围绕“封建家族的兴衰镜像”“女性命运的多维书写”等主题,通过AI工具自动生成人物关系图谱,帮助学生建立全局性认知框架。AI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程度,动态推荐学习资源,可将《红楼梦》涉及到的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进行推送,进行跨学科融合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三、人工智能辅助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路径探究

李卫东认为“整本书阅读需要精选和重构教学内容,用少而重要的‘基本问题’去引领学生透视一本书的‘结构’” [1]。在《红楼梦》的大单元教学中,提炼主题并形成结构化学习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品内涵、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主题统整:AI驱动的核心问题链+构建。将“链+”概念映射至大单元教学的领域,不难发现,大单元教学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链条构成,如知识链、技能链、经验链、情感链等[2]。通过DeepSeek提取以下主题及问题。

1.封建家族的兴衰史。通过贾府的盛衰变迁,揭示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与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引导学生从贾府的日常生活、权力结构、经济状况等方面,分析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与不可持续性。AI提取“四大家族兴衰”中的权力结构变迁规律,生成“封建伦理与家族命运”基础层探究问题。

2.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聚焦大观园中青年女性的命运,展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美学。通过分析金陵十二钗的人生轨迹生成分析层探究问题:“探讨封建礼教对女性命运的压迫与摧残。”

3.爱情与婚姻的复杂性。 以宝黛钗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探讨封建婚姻制度对个人情感的束缚与破坏,生成评价层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婚姻的社会意义,以及个人追求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4.人生虚幻与命运无常。 通过“顽石下凡”的神话框架和“太虚幻境”的隐喻,揭示人生的虚幻性与命运的不可控性。结合《好了歌》等文本,探讨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生成理性探究问题。

5.社会批判与文化反思。 通过对官场黑暗、贵族腐朽、人性虚伪的描写,批判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分析《红楼梦》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与突破。

通过对以上主题以及问题链的分析,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整本书阅读的问题。整本书阅读最终是要回归到“整”上来的,“整”是要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将阅读的内容进行统整[3]。

(二)任务驱动

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能够提供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中学生能够在文化场域的熏陶下实现人文素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达到育人教化的功能[3]。这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首要任务。

1.预读:情境化导入与兴趣激发

老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大观园”场景,学生以第一视角体验黛玉进府的情节,更加深入对环境的认识。利用DeepSeek模拟学生与“曹雪芹对话”,提问创作意图,DeepSeek基于史料生成回应,增强代入感。

2.精读:数据驱动的深度研读

学生在电子阅览室上传阅读笔记,AI自动识别关键词,进行智能分析并生成“情感倾向热力图”,总结出学生对人物(如黛玉、宝钗、宝玉)的认识,另外还提供了一些红学家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研究,这样一对比,学生发现了自己认识的偏差,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研读。

3.延读: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还是一部反映清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文化。通过对中医药文化的分析,可以了解清代中医药的应用、养生理念以及人物性格与命运的隐喻。如贾母常服用人参养荣丸,体现其作为贾府最高权威的地位与养生观念,人参的“补气”作用也象征贾母在家族中的精神支柱作用。薛宝钗与“冷香丸,象征宝钗心思缜密、冷静理智的性格。冷香丸的“冷”与“香”暗示宝钗外冷内热、端庄大方的形象。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结合,不仅是教学工具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大单元结构化路径的设计,AI助力学生从“文本表层阅读”迈向“文化深层对话”,使经典阅读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未来,多模态AI技术可进一步拓展教学场景,为经典文学教育注入更多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母题切入: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24.01:19-23

[2]雷海.“链 +”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25.01:7-8

[3] 葛高瑜. 支点·联动·统整·延伸:整本书阅读教学阶梯式推进路径—— 以《红楼梦》阅读为例[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3:62-65

[4]刁浩然 黄伟.整本书阅读视域下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J].汉宇文化,2025.04:163-166

[本文系重庆市铜梁区教育规划2024年度专项课题“高中语文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TLzxkt-2024-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