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康秀菊 黄勇
湖南省沅江市黄茅洲镇中心小学 4131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其构建与实施策略。该模式将学习、练习和比赛有机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实施策略
一、引言
体育教育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强调“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这一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更注重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新课标中,体育核心素养被划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通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学、练、赛”一体化的内涵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将学习、练习和比赛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学”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要领,包括运动的规则、技巧和相关的健康知识;“练”则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赛”则是通过比赛来检验和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是“练”和“赛”的基础和前提。在学习阶段,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后,进入练习阶段,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巩固技能;而在比赛阶段,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一步提升自信心和运动能力。通过这种循环,学生不仅能够在技能上得到提升,还能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练、赛”一体化的意义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素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反复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该模式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学生需要与队友沟通协作,共同面对挑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同时,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此外,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长期兴趣。通过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学生能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发现自己的运动兴趣所在,从而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这种模式下的体育教育,不再只是技能训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练、赛”一体化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师应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设定教学目标,确保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提升运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培养健康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
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尤其是游戏化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主,选择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技能。如:
简单的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体操:通过简单的体操动作,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
各种游戏: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应将游戏化贯穿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生动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则,随后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具体方法包括:
游戏化教学:设计与体育技能相关的游戏,如“接力赛”或“障碍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练习。
多样化的比赛形式: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比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练习,帮助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实施策略
在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采取多种策略,并遵循“快乐”这一核心理念。
(一)理实结合
教师在理论讲解后,立即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投掷项目时,教师可以先讲解投掷的基本姿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最后通过投掷比赛来评估他们的进步。
(二)自主尝试
自主尝试是一项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策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自主探索和尝试各种运动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运动挑战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尝试不同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投篮和踢球,并记录他们的体验和进步。教师成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帮助学生设定适当的挑战,并给予及时反馈。
(三)循序渐进
逐步提升的教学策略能够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体能特点,制定由易到难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稳步前进。例如,在跳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单脚跳开始,逐步引入双脚跳和交叉跳等更复杂的技巧,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成就感。
(四)因材施教
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兴趣和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训练。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投篮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任务,如对初学者进行基本的投篮练习,而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进行投篮技巧的提升训练。
(五)家校联动
协同育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亲子运动会、家庭体育作业等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家长的积极参与能增强家庭内部的沟通与理解,为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榜样。
六、结语
“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激发对体育的长期兴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实施策略,能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发挥体育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宇宁.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25,(02):85-87.
[2]吕文韬.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4,(2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