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冯妍沁 孙春进 何国庭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师范专业2211 班 盐城市东台市东台镇综合服务中心 盐城市东台市五烈镇社区教育中心
一、引言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有其功能,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是整体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教育任务。在当前的农村,家长外出打工人数众多,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根基,优化国民教育体系,就要从家庭教育开始。深入分析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努力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环境。防止家庭教育误区,对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良好品质的养成都将起到深远的影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观念的革新,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的事情,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来共同努力完成。独生子女时代,家长虽然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但是由于在观念上,教育方法上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致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家庭教育研究在我国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过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对家庭教育研究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大批出现,社会上对家庭教育理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社区教育”,并逐步发展到了学校、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走向融合的阶段。在实践上,北京、武汉、上海、南京等地区对社区教育、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与互动、社区教育体制、模式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地区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社区教育的单一化、形式化已经不适应社会教育的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社区教育方面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创新社区教育的有效性的活动方式、方法。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新格局。
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及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淡漠了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3》,全国留守儿童占比达23.7%,其中苏北地区隔代教养率高达68%(东台市2024年统计数据)。当前农村面临“三化困境”:教育责任学校化:78%的家长认为“教育即学校责任”;教养方式代际化:祖辈主导教育的家庭中,溺爱型教养占比62.3%;教育目标功利化:51.6%的家庭将教育视为“阶层跃迁工具”。总结起来,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父母的重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高。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许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手段。多数家长在子女的教育中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正确引导子女处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遇到难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自认为知识浅薄、工作辛苦,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平时不闻不问,看到孩子成绩不佳,不是大发雷霆,棍棒相加,就是灰心丧气,听之任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身心往往会因过度紧张或自由散漫,不断地扭曲变形。
2、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他们重视子女的成长,并给予孩子很高的希望,但却没有具体的行动,平日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任其自然。自知所受教育少,文化底蕴低,可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在农闲时宁可以麻将、扑克为伴,也不愿以书本、知识为友,未能成为孩子心中的表率。虽然农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太少,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孩子的作业经常是不能按时完成并且容易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重则狠打。这样的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负面影响很大。
3、不同的态度对不同的孩子,家教失衡。在农村家庭,家教失衡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重成绩好轻成绩差的孩子。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用双重标准对待孩子。在吃、穿和言语态度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别。男孩子得到的关心爱护比女孩子多;女孩子受到的批评、承担的家务多。男孩子就是家里再穷也会想办法让他读书,而女孩子学习的好坏父母则无所谓,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子“做个读书郎不如嫁个有钱郎”。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而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和反抗的心理。并且,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求全责备,过分看重成绩,成绩好的孩子比成绩差的孩子享受的“优遇”更多,这样对成绩差的孩子也会产生极大的伤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家长缺乏与孩子和学校的沟通。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是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他们很少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的内容也大多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情况。不少家长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接纳孩子的建议和思想,忽略孩子的感受和看法。他们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服从,从来没有考虑过要与孩子进行沟通。此外,农村家长与学校也缺乏必要的联系,学校也不能全面的了解农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缺乏实效性。
5、对教育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最大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在农村,人们普遍地把教育看成一种跳龙门的功利行为,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缺少对孩子正确的“爱农”和劳动教育。农民家长不了解我国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只希望子女通过考取大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却并不清楚改变自身命运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这种状况导致农民培养子女与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实际需要相脱节。
6、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严重。往往容易对孩子放纵、娇惯,造成孩子身心发展不健康。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都在外打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教育子女的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大部分祖父母都极端宠爱孩子,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怕惹儿子媳妇不高兴,于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由于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许多负面影响,它使孩子产生了“自我中心”意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了孩子优秀品格的形成。
7、当前的教育现状使部分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当前,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很高,培养一个大学毕业生带给家庭的负担很大,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另外,农村出身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找到了工作,区区工资要在城市里安家——买房取妻生子,就显得十分拮据,很难再去回报家庭和父母了。这样一种“高投入”与“低产出”的不平衡现象,使得许多讲求“实惠”的农村家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降低了培养子女的热情。
三、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对其人生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农村家庭的生活质量,尤其必须重视农村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
1、家长要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榜样作用。
作为家长,要有自主学习意识。不仅要学习知识技能,而且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等基础理论。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要想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爱读书、有学识,家长就不能不看书报,不能不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自尊自爱自强,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为培养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作出示范。
2、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家庭环境的营造,关键是要整洁化、条理化、知识化,孩子置身其间可得到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受到高尚情趣的熏陶。作为家长首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的成长。其次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并检查作业的完成质量,帮助孩子买一些参考书籍。要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社会的发展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及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家长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3、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加强家长与孩子心灵的沟通。要想教育好孩子,对孩子的了解是必须的。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作斗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要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另一面,家长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
(二)、学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对教育孩子不太有把握,希望得到指导与帮助。因此,对家长的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心理等素质的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2、建立家长会制度和家访制度。
学校家长会通常只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和学生的整体情况,而忽视对家长具体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和教育理论的宣传,有的甚至依然把焦点放在学习和学生的表现上,这样对农村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帮助。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家长会制度,应注重将单向传递改变为多向互动,通过家访等形式,走进农村家庭,在了解学生和家庭情况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有效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三)、加强社会在农村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农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将其纳入国民教育整体规划中,加强对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2、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媒体,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新媒体等,向人们讲述农村家庭教育对家庭、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要让所有的人都重视和支持农村家庭教育的建设问题,形成全民关注农村家庭教育的局面。
(四)、东台市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创新举措,采用三维干预模型,进行大胆尝试。
一、家庭赋能计划:
1、“星火家长课堂”,主要形式:采取线下夜校或网校,以镇、村文化阵地为载体+ 线上课程,通过“家教云”小程序进行。主要学习内容:儿童心理学模块(占比40%)、沟通技巧实训(占比30%)。
2、家庭文化生态建设:推行“五个一”工程:每日30分钟共读、每周一次家务协作、每月一次田野研学。
二、学校协同升级
1、动态家访制度:建立“一生一档”:记录家庭教养风格、亲子互动模式;教师考核指标增设“家庭教育指导实效性”(占比15%)。
2、家长参与式管理
五烈镇辖区各学校通过设立“家长观察员”制度,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课后服务生态,既保障服务质量,又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实现从“接娃难”到“育娃优”的转变,促进学校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三、社区支持网络
1、“家庭教育服务站”建设。主要功能:教育咨询(含心理咨询)、图书漂流、亲子活动空间。社区教育中心试点成效:2024年度家庭冲突率下降34%。
2、文化资本注入。(1)、高校联动: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廉贻社区开设“外语角”,培育学习兴趣;(2)、企业参与:五烈镇鑫瑞德模具公司设立“奖学金”,激发动能。
启示与建议:通过实践收获明显,主要体现在:家长赋能计划的落实,亲子沟通改善率提高58.3%,学生学业达标率提升32.7%;家校协同机制的推行,亲子沟通改善率41.2%,学业达标率提升28.5%;社区支持网络的建设,亲子沟通改善率58.3%,学业达标率提升19.4%。建议通过政策杠杆打通闭环,诸如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真正建立“预防-干预-追踪”长效机制。
四、结语:
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中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发展,对全国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其他几种教育的关系,要认识到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都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文明、科学的态度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积极创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社会其他各个方面也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尽最大的努力为农村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周采.中外家庭教育比较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2]关颖.家庭教育社会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
[3]朱玉虎.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误区及指导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1(13).
[4]张清.农村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1).
[5]陈向明. 质性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