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对晚期肠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杨希

江安县人民医院 644200

摘要:目的 探究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对晚期肠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24 年 1月至 2024 年 12 月收治的 30 例晚期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 1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疼痛缓解、心理状态改善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能有效减轻晚期肠癌患者疼痛,改善其临终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护理;临终关怀;晚期肠癌;疼痛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0例晚期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45至78岁,平均年龄为(62.3±8.5)岁;实验组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为48至75岁,平均年龄为(60.8±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肠癌,已失去根治手术机会;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②存在其他严重影响疼痛感知或评估的疾病,如神经系统严重病变。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肿瘤科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遵医嘱给药、基础生活护理等。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协助患者日常洗漱、进食等基本生活活动,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1.3.2 实验组:实施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

(1)疼痛评估:由专业护士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药物镇痛护理:依据疼痛评估,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3)非药物镇痛护理:

①物理止痛法:对于疼痛部位可采用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如用温热毛巾敷于腹部疼痛处,每次 15 - 20 分钟,每天 3 - 4 次;轻柔按摩患者四肢、腰背等肌肉紧张部位,缓解肌肉痉挛引发的疼痛。

②心理疏导:晚期肠癌患者因身体不适、对死亡的恐惧等,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加重疼痛感知。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内心想法,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同时,采用放松训练,如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受。

(4)临终关怀:

①提供舒适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温馨,温度控制在 22 - 24℃,湿度 50% - 60%,光线柔和。病房内摆放患者喜爱的物品,如照片、书籍等,营造家的氛围。

②满足患者心愿: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了解患者未完成的心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实现,让患者感受到尊重与关爱,使其内心得到慰藉。

③家属支持:关注家属情绪变化,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指导家属正确陪伴患者度过临终阶段,组织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增强家属照护能力。

1.4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本研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别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一周及两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并记录相关评分变化。

(2)心理状态:本研究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前后对比评估,涵盖焦虑和抑郁两个维度的得分。

(3)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 - C15 - PAL)对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并在护理前后进行对比测评。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²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护理干预后1周及2周,实验组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在HADS焦虑、抑郁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在焦虑、抑郁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 QLQ - C15 - PAL 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躯体、心理、社会等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晚期肠癌患者由于肿瘤浸润、转移等原因,常遭受剧烈疼痛折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临终体验。传统常规护理侧重于疾病基本医疗护理,对患者疼痛及心理、精神层面关怀不足[1]。而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从多方面入手,致力于缓解患者身心痛苦。

在疼痛管理方面,精准的疼痛评估是基础,通过定时、动态评估,确保能及时捕捉患者疼痛变化,为合理用药、调整护理策略提供依据。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相结合,既能充分发挥药物快速止痛优势,又利用物理方法、心理疏导等辅助手段,减少药物用量,降低副作用,全方位减轻患者痛感[2]。例如热敷、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瘤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的疼痛;心理疏导与放松训练转移患者注意力,打破疼痛 - 焦虑 - 更疼痛的恶性循环。

临终关怀环节更是关注患者人性需求。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身心放松,熟悉的物品给予其情感依托;尽力满足患者心愿,使其在有限时光里感受到人生圆满;家属的参与和支持既给予患者亲情温暖,又帮助家属正确面对亲人离世过程,减轻心理创伤。

本研究结果清晰显示,实验组在疼痛缓解、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充分证实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模式对晚期肠癌患者的积极意义[3]。这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肉体痛苦,更在精神层面给予慰藉,让患者相对平静、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阶段,为晚期癌症护理提供有力实践范例,后续研究可拓展样本多样性、细化护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临终关怀体系。

参考文献

[1]方珊,谢梅兰,张小真.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后对患者疼痛、胃肠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11(09):2065-2068.

[2]刘平平.疼痛护理配合临终关怀对晚期肠癌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4,37(10):1753-1755.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4.10.048.

[3]石芳芳.优质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2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