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打通学科壁垒,初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莹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七中学  1303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多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多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法治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初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促进知识体系有机整合

在初中阶段,学科之间的界限往往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多学科融合教学,尤其是语文、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能够有效打破这一壁垒,促进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语言文字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工具,而道德与法治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实践场景。通过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反之亦然。这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教学方式,使得知识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学科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道德与法治则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法治意识和公民素养。两者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更加全面、均衡的素养结构。在这种融合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理念和法治精神;通过参与道德与法治的讨论和实践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融合教学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科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的界限,学生难以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而融合教学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思维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视角。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道德与法治各自的专业知识,更能在学科交叉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融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能够从道德、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打破固有的认知框架,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作为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能够将两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围绕共同主题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以“诚信”为主题,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相关文学作品,如《人无信不立》、《陈太丘与友期》等,让学生感受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则可以从法律角度讲解诚信的社会价值,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让学生了解诚信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通过这种主题式教学,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对“诚信”这一主题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有机整合。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他们在探讨主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此外,主题式教学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道德和法律意义的真实案例,如网络欺凌、环境保护等热点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案例材料,学习如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他们可以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培养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则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探讨道德规范,培养法治意识和道德判断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道德、法律知识有机结合,形成跨学科思维。此外,案例分析法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还能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跨学科阅读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涵盖文学、历史、法律等多领域知识的材料,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融合。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蕴含道德与法治元素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法律案例、《儒林外史》中的道德批判等,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思考其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则可以引入法律文献、历史案例等,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知识的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跨学科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初中多学科融合教学,以语文、道德与法治为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在实践中展现了显著的效果,有效促进了知识体系的有机整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不仅掌握了学科知识,更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 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5, (06): 39-41.

[2] 陈真军 . 大语文理念下多学科融合式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 亚太教育 , 2025, (02): 105-107.

[3] 吴玉南 . 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全学科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应用——以“语文 +X”阅读教学为例 [J]. 作家天地 , 2024, (30): 96-98.

[4] 邱菊香 . 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J]. 教育界 ,2024, (11): 2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一般课题(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 研究成果,证书编号 :JKBLX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