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的策略探索
赵天锋 王臻
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市场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中,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波动以及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有效控制建设项目的材料成本成为了摆在所有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者面前的一大挑战。研究探讨了强化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效策略,并结合我国建筑业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建议。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案例的深入剖析,希望能够为业界同仁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预算;成本管理
引言
建筑工程材料成本是影响工程项目总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优化和控制建筑工程材料成本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材料成本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供科学合理的材料成本优化与控制策略。
1建筑材料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意义
(1)有利于优化资源分配及提高成本效率。建筑工程中,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其可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在实施精准的费用预算工作之初,应确定经费分配比例,并对物料、设备、人力等进行合理配置。如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尽管初始投入会增加,但是可以减少能耗和维修费用,提高总体的性价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及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确保项目资金的稳定与可预测。(2)有利于提高建筑可持续性。建筑工程目标是提高建筑物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对环境的冲击。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预算与费用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可采用更具环境友好性的建材及工艺,从而节省前期费用,达到降低整体造价的目标。如采用高效率绝缘材料以及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可降低建筑物对常规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普遍而复杂的问题影响着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经济效益。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是其中一个显著挑战。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的价格受到国际形势、季节性因素以及供需关系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较大波动。这使得项目初期制定的预算难以准确反映实际采购时的成本情况,增加了成本超支的风险。为应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建立更加灵活且具有前瞻性的价格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与市场趋势分析,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成本控制难度加大。建筑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机构及供应商等。如果这些参与者之间沟通不畅或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则可能导致重复工作、资源浪费甚至决策失误。例如,在缺乏统一协调的情况下,不同部门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不利于整体成本节约的选择。因此,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透明交流变得至关重要。
3加强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的对策
3.1预算管理
项目团队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详细地分析工程项目中所需物资的品种、数量和价格,综合考虑市场行情、历史数据及项目特点等因素做出合理的估计。在制定预算时,必须考虑到材料的直接成本,例如购买成本、运输费用、税务等,并为应对如市场价格的波动和供应链的风险等不稳定因素预留一定的风险备用金。预算管理是否有效,也表现为其是否具有动态调整能力。伴随着工程的进展与市场环境的改变,预算管理也需紧跟时代步伐,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与优化。这就需要项目团队对市场动态保持敏感性,及时把握成本变化信息并反馈到预算管理中,保证预算准确且具有指导意义。
3.2建筑工程材料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在建筑工程材料的成本管理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优化采购策略和加强供应链的协同效率,可以显著降低材料成本并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不仅能够确保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还能通过批量采购获得更优惠的价格条件。此外,与供应商建立密切联系有助于双方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可控因素,通过协商调整价格或寻找替代材料来缓解成本压力。这种合作关系还促进了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有利于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集中采购策略是另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手段,它通过整合多个项目的材料需求,实现大规模的采购,进而获得更低的单价和更优惠的付款条件。为了有效实施集中采购,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各个项目的材料需求信息,进行统一的采购计划编制,并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集中采购不仅能降低单次采购的成本,还能通过批量运输减少物流费用。
3.3重视成本审核管理
首先,审核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记录,评估材料的利用效率,找出损耗和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以降低整体成本。其次,确认采购的材料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用性与安全性,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引发工程隐患,从而增加后期修复成本。最后,审核项目变更引起的材料成本变动,判断变更原因是否合理,并分析变更对预算的影响,做好相关记录。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审核人员可以利用管理软件及时获取材料应用成本,比较工程预算与实际成本,并向施工方指出导致实际成本与预算不符的主要原因,以便施工方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3.4加强材料量差核算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材料量差核算已经逐步从传统的手工记录转向信息化管理,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材料量差核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度与透明度。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规划)、BIM(建筑信息模型)等工具,可以实现材料消耗数据的实时录入与自动汇总,从而摆脱传统手工记录中容易出现的人为错误与滞后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整合来自不同部门的数据,如采购、仓储、财务等部门的信息,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便于管理层进行综合分析与决策。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信息系统还能够提供预测性分析功能,帮助施工单位提前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材料短缺或过剩问题,并据此调整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安排,最终实现对材料量差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与成本管理策略也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企业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构建更加灵活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总之,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成本管理策略,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项目的高效运作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娟.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1(8):53-55.
[2]杨远航.关于建筑工程项目材料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探析[J].居业,2020(9):176,178.
[3]李娟.材料应用成本审核在住宅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中的要点分析[J].居舍,2024(29):150-152.
[4]武斌,邹磊,乔健,等.绿色建筑材料在某建筑工程中应用的经济效益分析[J].上海建材,2024(03):25-28.
[5]张媛媛.基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变量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1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