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作者

王云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实验小学 028100

摘要: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分析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遵循的原则,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苏教版

引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科学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问题意识作为科学探究的起点,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缺乏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教学“动物大家族”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有哪些动物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探究氛围中萌发提出问题的冲动。

(二)注重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测量、分类、实验等科学方法,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探究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知识,更能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生活实际,拓展学习视野

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把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教学“简单电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电路?它们是如何工作的?”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电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拓展学习视野。

二、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2]。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失去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生活情境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不少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也无法激起探究问题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常见的力”时,如果只是罗列力的分类和特点,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小明在滑滑梯上滑下来”等情境,学生就更容易对力产生直观感受,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冲动。

(三)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

传统的科学教学评价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这种片面追求“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容易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压抑学生提出新颖问题的勇气。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可能会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质疑和探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问题意识。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岩石与矿物”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考察,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各种岩石和矿物标本,引导学生发现岩石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提出疑问:它们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用途?学生在大自然中产生的疑问,往往最真实、最具探究价值。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科学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任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探究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勇敢尝试。在“鸟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鸟类,引导学生思考:鸟类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类比较,能发现鸟类翅膀、喙、爪等器官的结构与飞行、觅食等习性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民主氛围

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保障。教师要放下权威身段,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质疑。在“电路暗箱”的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电路中有什么东西导电”等看似“幼稚”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电路的构成,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在民主、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大胆提问、积极思考,问题意识也能得到充分培养。

结语:培养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科学、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在民主氛围中热爱科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期待广大科学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为培养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继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商情,2010(11):73-73.

[2]魏乐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之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