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视域下知识管理的运用探究
韩倩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之一,知识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人才培养视角出发,分析了知识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剖析了当前知识管理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优化知识获取渠道、完善知识应用机制、创新知识共享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知识管理;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如何有效开展知识管理,将知识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生产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运用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探究知识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知识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
促进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知识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为师生提供了知识交流与碰撞的平台,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构建跨学科的知识共享机制,鼓励师生开展知识对话与协作,激发创新灵感[1]。
提升知识应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关键素质。知识管理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智慧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知识传承创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高校要着眼于学科发展前沿,引领知识创新,又要传承既有的优秀文化,推动知识的继承与发展。某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挖掘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知识管理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获取渠道单一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知识来源主要局限于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知识获取渠道较为单一。部分高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等渠道挖掘不够,难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广阔的知识视野。以“某地高校人才培养状况调查”为例,调查显示65%的学生反映所学知识来源于课堂,参与科研实践、产学研合作的比例不足20%。知识获取渠道的单一化,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制约了知识的活学活用。
(二)知识应用机制不完善
知识应用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但当前一些高校对知识应用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比例偏低,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联系不紧密[2]。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数据为例,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不足15%,远低于教育部30%的要求;部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与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知识应用机制不完善,难以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知识共享壁垒依然存在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但目前高校不同院系、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存在,存在一定的知识共享壁垒。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学校现有多个学部,数十个本科专业,但跨学科的知识共享与协作有限,复合型人才培养举措不多。知识共享意识淡薄,院系专业壁垒明显,不同知识领域缺乏有效对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和能力结构的优化。
三、人才培养视域中知识管理的运用策略
(一)拓宽知识获取渠道
高校要改革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育人模式,拓宽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同时,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获取新知。某理工类高校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感知社会发展的脉动。学生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了丰富的隐性知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构建知识应用机制
要从培养目标导向出发,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某医学院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实施“临床技能”计划,将临床实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早期接触临床、规范技能训练、适度授权行医等措施,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病案分析、临床诊疗等实践情境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营造知识共享氛围
高校要树立“开放、共享、协作”的理念,打破院系壁垒,搭建跨学科交流合作的桥梁,营造浓厚的知识共享氛围。要成立跨学科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开展经验分享、集体备课等活动,在思想碰撞中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某知名高校成立了“科学家论坛”,邀请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开展前沿讲座,引导学生跨学科选课,力争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学校还积极探索书院制改革,在学生公寓设立学科交叉书院,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跨界交流与协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结语:知识管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和抓手,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高校只有树立知识管理意识,拓宽知识获取渠道,完善知识应用机制,营造知识共享氛围,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知识管理理念引领下,激活高校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促进知识在创新实践中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程启斌.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的转化探究[J].成才之路,2024(26):57-60.
[2]史铭之.知识管理视域下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