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作者

王淑贤 庄晓春

凉州区凉都路小学 凉州区东关小学 733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内容,从核心素养视角探讨了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的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但目前仍存在教学目标碎片化、教学内容割裂、学习评价片面等问题。为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理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单元整体;实施路径

引言: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代表了学生发展的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拟在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基础上,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单元教学全过程。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整体把握,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探究不同体裁作品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拓展思维视野,提高思维品质;通过鉴赏优秀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发展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1]。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七律、散文、报告文等不同体裁作品的表现手法,感悟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传承意识。

(二)加强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

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强调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构建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知识网络。通过对单元内文本的纵向挖掘和横向比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课内外资源的整合利用,学生能够拓宽学习视野,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学习“第五单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夏天里的成长》《盼》等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探讨成长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还可拓展与“成长”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语境中感悟成长的真谛。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语文实践应用能力。通过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感受语文的鲜活与生动,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听说读写、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语文应用能力[2]。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聊聊书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书法与生活”为主题的调查活动,通过采访书法家、参观书法展等,了解书法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举办“书法进校园”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二、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碎片化,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教师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仍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单篇课文,忽视了对整个单元的目标统筹与设计。教学目标呈现碎片化特点,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篇层面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语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导致单元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发展方向不清晰。

(二)教学内容割裂,缺乏有机整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按照课文顺序依次教学,缺乏对单元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有机整合。课文之间缺少联系,课内外资源缺乏整合,学生难以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教师只注重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栏目的教学,使得单元教学内容不完整、不均衡,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习评价片面,缺乏发展性功能

目前,单元整体教学的评价仍以单篇课文为主,评价标准单一,形式趋于模式化。评价内容偏重知识性、结果性考查,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语文应用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反馈不够及时、针对性不强,学生难以对照反馈不断进步。评价主体相对单一,缺少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树立大语文理念,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理念,立足学生发展,科学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要基于单元主题和语文核心素养,统筹规划单元教学目标,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递进性与连贯性,使单元内的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第七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基于“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设定“感悟艺术魅力,提升审美品位;体验艺术创造,提高表达交流能力;传承中华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单元整体目标,并据此开展系列教学活动。

(二)整合单元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要加强对单元内外资源的整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教师要跳出单篇课文的限制,重视课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问题导学、情境教学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表达。同时,教师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区等,创设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如在学习“第三单元”时,教师可利用当地博物馆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历史足迹,感悟文化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彰显评价发展性功能

教师要改革单元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表现,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如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课外实践、综合测试等,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引导学生主动反思、相互促进。教师要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做到即时反馈、精准反馈,引导学生查缺补漏,改进学习策略。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功能。

结语:核心素养视域下推行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是学生从读写能力向思维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立足教材,聚焦单元,整体规划,加强学科内外的整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突出学习实践和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在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在教学反思和研究中精进教学,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定终身发展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小平.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4):140-142.

[2]李雪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论坛,2024(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