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境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刘云霞

福安市实验小学阳泉校区

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亟待革新,单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需求。情境教学,依托于学生主体性,注重于真实情境的建设,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如何创新情境教学呢?仍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境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如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样的形式手段实现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工具。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创设一个沉浸式虚拟环境,增加学生对情境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评价等。

但是,目前信息技术运用到情境教学中的使用上还有一些缺点:第一,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解与运用能力薄弱,不能够灵活有效实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第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完善,容易出现为了信息技术而运用;第三,信息技术分散学生注意力,导致课堂问题出现;第四,信息技术运行成本高,一些缺乏资源的学校难以进行广泛应用。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境教学的创新路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情境教学法可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课堂学习的方法、评价方法三方面创新,实现从整体上和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情境创设的创新路径

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

VR 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在讲授“海洋生态系统”这节内容时,可以借助 VR 技术创设一个虚拟的海洋情景,让学生戴上 VR 眼镜后身临其境地置身其中,感受、体会各种海洋动物的生存条件及其种间关系,这样的感受将对学习内容充满着极大的兴趣与探究的渴望。

2.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元素融入现实场景

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 AR),它将虚拟信息“投影”到真实世界以增加真实世界的影像。如在“城市交通规划”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AR 应用程序可将虚拟交通信号灯、虚拟行人、虚拟车辆等“投影”到现实世界的街景模型上,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交通流量的变化,并进行操作调整。

3.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运用图片、视频、录音等多种形式给学生造成视觉、听觉等直观感受,如《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课,教师可准备好有关节日的习俗、传说、传统美食的多媒体课件,以活泼的画面,生动的音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节日的气氛。

(二)学习方式的创新路径

1. 推行基于项目的探究式学习

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校园垃圾分类”项目活动学习中,学生通过调查校园垃圾分类情况,设计解决方案,制作宣传视频、制作方案并且最后制定实施方案、验收方案等。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的协作平台如 GoogleClassroom、钉钉等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以及学习过程的监督。

2. 利用在线平台开展协作学习

网络空间能超越时间和地域,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比如在“调查家乡文化”的项目活动中,可以通过网络空间将各个学生调研的情况互相展示、交流各自的家乡文化有何相同和不同,合作撰写出一份文化大报告。这种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成果形成团队的结晶,让学生学会合作、信息整合。

3. 通过游戏化学习提升学生参与度

通过游戏化的学习,能够将学习内容与游戏化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比如在“植物生长过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发一款模拟经营游戏,学生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条件给不同的植物配置不同的光、水、肥等,然后查看植物生长状况来获得一定分数,学生进行游戏化学习,能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三、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

选择多种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比如“环保小卫士”实践活动中,“评价指标”就有知识方面的(如环保知识测试结果),实践方面的(如环保行动成效),创新方面的(如环保创新方案的创意),合作方面的(如小组合作情况)等等。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习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例如,在“数学与生活”实践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完成各任务需要多少时间,正确率是多少,求助的次数记录在学习分析系统中,从而掌握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结合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进行实施

过程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状态,终结性评价强调其最终的学习结果。以“小小发明家”的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对学生每完成一次小项目时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项目结束时对学生最终小发明成果进行整体评价(终结性评价),此种评价方式有助力学生维持学习状态,能全面考评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情境教学创新路径的实践案例

例如以“发现我们的校园植物”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创新应用设计。在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采用 VR 技术仿真了学校的植物环境,学生可通过头戴式设备虚拟体验校园环境,识别校园植物,用手机拍识别植物并获知相关信息。同时,教师还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件:利用延时摄像技术拍摄植物成长的动态视频、通过三维动画模型来模拟植物的生长结构。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借助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境教学创新路径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及学习兴趣、对植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提升,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结语

情境教学信息化仍存在着部分难点,比如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使用与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等,而这些难点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突破,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的深度融合,也为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方案支持。

参考文献:

[1] 丁晶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 2024(10):16-19.

[2] 马玉龙 . 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教学实践探究 [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 小教研究 ),2024(01):51-54.

[3] 王欣欣 .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J]. 教育艺术 ,2022(11):35.

[4] 胡媛媛 .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4(35):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