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策略探析

作者

张玉兰

清远市清城区清城中学 511515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融合已成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德育融合;策略

引言: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班级管理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摆在广大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意味着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体现管理智慧,通过二者的相互促进,实现学生品德和学业的共同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试想,一个纪律涣散、秩序混乱的班级,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反之,在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中,学生更容易形成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班级管理为德育提供良好平台,德育为班级管理指明方向。将二者高度融合,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联结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管理,提前了解学情特点,有助于任课教师因材施教;班主任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反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由此可见,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三方的良性互动,对构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而这种互动的达成,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元素[1]。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德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首要途径。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自主发展等核心素养的养成,都离不开德育的引领。而班级管理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德育,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大有裨益。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服务、假期实践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这些都彰显了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作用。

二、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管理轻德育现象普遍

不少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更注重抓纪律、抓卫生、抓作业等常规工作,忽视了德育教育,往往是管而不教、教而不育。表现为德育流于形式、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德育意识淡薄,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德育与管理的关系处理不当,没能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德育与教学脱节,没能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

(二)德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当前,不少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与时俱进意识,德育内容陈旧老套,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收效甚微。尤其是面对新时代成长的“Z世代”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渴望德育形式新颖、内容贴近生活。如果班主任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就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大打折扣[2]。

(三)班主任德育能力有待提升

新时代对班主任的德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当前,不少班主任的德育意识、理念、知识、方法都相对滞后,存在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在实际工作中,不善于用德育的理念指导班级管理,对德育规律缺乏研究,方法运用不够灵活,班级管理流于事务性,德育流于形式化。

三、加强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对策

(一)树立德育为先意识,创新管理模式

班主任要树立德育为先意识,端正德育与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相辅相成还是相互矛盾的问题。从理念上确立德育是一切工作的灵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在常规管理中融入德育因素,在德育活动中体现管理智慧,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可采取“党建引领、自主管理、竞争驱动、德育渗透”等多种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新路径。

(二)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吸引力

德育内容要紧扣时代主题,回应学生关切,增强教育针对性。要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资源,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爱参与的活动、易接受的形式开展德育。坚持德育形式“小、活、新、特、趣”的原则,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德育实效。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平等、融洽的班级氛围。用“朋辈互助、亦师亦友”的方式开展德育,让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例如,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困惑,班主任可以举办一次“共享成长与烦恼”主题班会,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如何应对学习、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在温馨、宽容的班级文化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加强班主任德育能力建设,提升育德水平

学校要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名师引领、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给学生树立榜样。要钻研德育规律,创新德育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时代性。以“因材、因时、因势”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德育上“教学相长、各美其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成为德育的主人。做家校联系的桥梁,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结语:

总之,加强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为一线班主任,要坚持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载体,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提升班级管理与德育融合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茆桃平.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5(1):28-29.

[2]彭妤.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5(1):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