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火电厂集控运行中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机制研究

作者

胡志鹏

杭州巴逸能源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火电厂集控运行过程中,设备复杂、系统联动性强,易发生各类运行故障。故障诊断依赖于实时监测数据、智能算法分析与系统关联性识别,有效提升响应速度与准确性。应急处理机制通过标准化流程、联动控制策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强化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确保发电系统高效持续运行。

关键词:火电厂 集控运行 故障诊断 应急处理 智能分析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火电厂集控运行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重要手段。然而,在高负荷与复杂环境条件下,设备故障频发且波及范围广,给系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如何高效诊断故障并实施快速、准确的应急处理,已成为火电厂运行管理的关键课题。构建科学高效的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机制,对于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与事故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控运行环境下火电厂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集控运行模式是火电厂实现集中监控与优化调度的重要手段,但随着系统规模扩大与自动化程度提高,其运行环境愈加复杂,运行故障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趋势。在集控系统中,常见故障类型主要包括锅炉故障、汽轮机故障、电气设备故障以及控制系统失灵等。其中锅炉故障如水冷壁爆管、燃烧不稳等问题会直接影响热能转换效率;汽轮机故障如振动异常、轴承过热会威胁机组安全;电气系统故障如母线跳闸、保护误动则可能造成供电中断;控制系统方面,如传感器失灵、信号干扰及控制逻辑错误等,则会导致数据偏差甚至误操作。这些故障在集控环境下往往彼此关联,具有链式反应特征,极易引发连锁事故。

造成故障的成因可归纳为设备老化、运行环境恶劣、操作失误和系统设计缺陷等多方面因素。设备老化带来的性能衰退,如密封失效、绝缘下降等,是运行中常见的隐患来源;运行环境中,粉尘、高温、高湿及震动等因素加剧设备磨损和腐蚀,增加故障发生概率;在集控室高度集中、操作高度依赖人机界面的条件下,操作人员一旦判断失误或执行失当,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稳定性;此外,部分系统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负荷变化、工况波动及信息冗余能力,导致在突发情况下应对不力。尤其在负荷频繁波动的工况下,部分设备常年超负荷运行,易出现疲劳损伤,隐蔽性问题增多。

在集控环境下,故障的突发性与复杂性对运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人工巡检与经验判断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火电厂对于实时性与精确性的需求。由于集控系统中大量信号实时传输,任何一个参数异常都有可能是潜在故障的前兆,因此对运行数据进行多维监测与深度分析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数据驱动的诊断技术、智能化的故障预测系统以及联动报警机制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识别早期故障迹象,还能辅助运行人员做出快速响应。同时,构建完善的故障分类体系和原因数据库,也是支撑集控运行系统持续优化的重要基础。

二、多维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应用

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体系中,故障诊断的效率与精度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多维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技术成为解决传统诊断方法滞后性与局限性的有效途径。火电厂集控系统实时采集大量运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电流、电压等多种参数,构建起一个高维度的监控网络。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动态分析与趋势判断,能够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全面感知与故障征兆的提前识别,为故障预警与主动干预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基于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这些方法可通过历史数据与当前工况的对比,判断参数变化是否异常,并据此推断可能的故障类型。例如,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可对锅炉运行中的多参数关联进行建模,实现对燃烧异常、水位波动等问题的快速识别;模糊逻辑算法则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强、特征模糊的问题,如汽轮机运行状态判断;深度学习技术在海量数据处理和特征提取方面具备明显优势,适合用于对复杂系统中多源信息的融合分析。

除了算法层面,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还需依赖于完整的数据采集与处理链条。从数据采集端的高精度传感器、边缘计算节点,到数据处理平台的实时建模与图像化展示,各个环节协同作用,构成一个闭环的故障管理体系。当前,越来越多的火电厂开始引入工业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将故障诊断系统与云端平台联动,实现跨机组、跨区域的数据融合诊断。同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可建立设备的运行仿真模型,对潜在故障进行虚拟演练与风险评估,进一步提升诊断系统的前瞻性与智能性。通过多维数据驱动与智能算法融合,火电厂故障诊断体系正在由传统“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型,为集控运行的高效稳定提供坚实技术保障。

三、火电厂集控系统应急处理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在火电厂集控运行中,面对设备故障、电力系统波动或突发事件时,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集控系统的集中化特征要求应急机制具备高度集成性、快速响应能力和自动执行能力。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在高风险、高复杂度的故障场景下显得滞后,极易导致事故扩大化。因此,应急处理机制需覆盖故障检测、响应执行、协同联动与后续修复等多个环节,形成闭环式应急体系。首先,应制定详尽的故障应急预案,对不同类型设备、各类故障场景进行分类建模,明确各级响应策略及人员职责,实现标准化操作流程。

集控系统中的应急响应应充分依托自动化控制平台,通过预设的响应逻辑和策略快速执行。例如,在锅炉主风机跳闸时,系统可自动联动备用风机启停、调整燃料供给并发出报警提示,避免炉膛正压反应等次生事故发生。为确保响应的高效性,应急机制还需与实时数据分析平台深度融合,根据故障参数的动态变化自动调整处理方案。此类智能化应急策略不仅提升了处理速度,还减少了人为干预带来的误操作风险。同时,建设一体化的监控与控制平台,可实现对关键节点的集中管理与操作权限控制,确保处理过程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应急机制的设计还需注重人机交互界面的简洁性与直观性,确保操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识别并执行相应操作。

结语:

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的稳定高效离不开科学的故障诊断与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支持。通过多维数据驱动的智能诊断手段与高度集成的应急响应体系,不仅提升了故障识别的准确性与处理的及时性,也有效降低了系统运行风险。未来应持续优化诊断模型与控制逻辑,推动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为火电厂安全运行与能源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冰浪.火电厂集控运行中电气系统节能优化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4,8(10):170-172.DOI:10.19772/j.cnki.2096-4455.2024.10.052.

[2]李彬彬.火电厂集控运行下的设备智能诊断与维护[J].中国仪器仪表,2024(06):49-52.

[3]许帅. 火电厂600MW机组集控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 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全国绿色数智电力设备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会论文集(六)[C].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2024:3.DOI:10.26914/c.cnkihy.2024.06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