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吴晓彤 通讯作者:苏霞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脊柱侧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通过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的研究,对88例脊柱侧弯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水平,减少并发症,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渐进式;康复护理;脊柱侧弯;功能恢复
引言: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它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美观,还可能影响心肺功能,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康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渐进式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模式,在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确诊患有脊柱侧弯,并接受了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为更科学地评估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分组过程遵循随机原则,确保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脊柱侧弯程度、手术方式等基线特征上均衡可比。
1.2 干预措施
1.2.1观察组: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当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第2天开始进行腰背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增强腰背肌的力量。
逐步增加运动强度:第3天,由专业护士协助患者完成双下肢被动交替直抬腿动作练习,进一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第4天至管道拔除前,指导患者自主完成双下肢主动交替直腿抬高练习,提高下肢的主动活动能力[2]。
卧位与坐位转换:拔除管道后至患者可佩戴支具时,指导患者进行卧位上肢水平内收外展运动,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同时,在佩戴支具的条件下,逐步适应从卧位到半卧位,再到坐位的转换,为早日下床活动做好准备。
认知行为干预:术前向患者详细讲述手术的目的、过程和预期效果,传授应对焦虑、抑郁和疼痛的技巧。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以缓解术后的不适和焦虑情绪[3。
1.2.2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体位护理以确保患者处于正确的体位以促进伤口愈合、引流管护理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清洁、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胃肠道护理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等。
1.3 观察指标
全面评估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记录以下观察指标:
(1)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以评估康复进度的快慢。
(2)并发症发生情况:系统监测围手术期感染(切口/泌尿/呼吸系统)、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内固定失效(影像学评估)等主要并发症,建立分类登记制度。采用发生率(病例数/总样本量×100%)进行横向对比,重点分析护理干预对风险管控的作用机制。
(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4]。
2研究结果
2.1下床活动时间: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仍提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但差异在术后第1天和第3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5天和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渐进式康复护理能够早期促进患者活动,减轻疼痛有关。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渐进式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在脊柱侧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证实了渐进式康复护理在促进功能恢复、缩短康复进程及改善早期疼痛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趋势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系统性、分阶段康复干预在脊柱外科术后管理中的重要性。渐进式康复护理模式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P<0.05),这一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踝泵运动和腰背肌等长收缩练习不仅有效维持肌肉张力,更通过神经肌肉刺激促进本体感觉恢复。研究显示,术后48小时内启动渐进式训练可显著降低关节僵硬发生率,这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更早实现体位转换的发现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渐进式护理强调的"阶梯式活动进阶"模式,通过逐步增加运动负荷,既保证了安全性,又避免了传统护理中因突然增加活动量导致的应激反应。在并发症控制方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虽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但6.8%的数值较对照组下降41%,这一临床差异值得关注。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早期活动延迟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当天即启动踝泵运动,较常规护理提前2天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可能通过促进静脉回流和减少炎性因子聚集实现并发症风险控制。样本量限制可能是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后续研究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疼痛管理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早期(第1、3天)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这可能与多维度干预策略相关:①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术前预期管理和术后放松训练,有效缓解疼痛焦虑的恶性循环;②早期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致痛物质代谢;③分阶段运动设计避免突然牵拉引起的疼痛激惹。随着时间推移(第5、7天),两组疼痛评分差异缩小,提示渐进式护理在急性期疼痛控制中的优势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渐进式康复护理通过早期介入、分阶段强化和心理干预的三维模式,为脊柱侧弯术后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康复路径。这种系统化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但其长期效果和适用人群仍需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巨亮, 朱小英, 杨旸, 李莉莉. 渐进式康复护理在脊柱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HRQoL评分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 9 (33): 175-178.
[2]赵红玉, 苏豫囡, 王欢, 尹源, 彭笑梅, 张俊娟.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 (10): 11-13.
[3]仇铁英, 王卫星, 黄金. 康复运动处方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 28 (02): 1-3.
[4]刘晓梅, 刘惠玉. 渐进式康复护理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脊柱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 2019, 32 (02): 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