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兴安红色文化赋能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吴伟伟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137400

摘要

本研究以兴安红色文化赋能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切入点,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梳理了兴安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资源现状及特色,分析了北疆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兴安红色文化赋能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包括资源整合、产品开发、传播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兴安红色文化在提升北疆文化品牌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需要系统规划和多方协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兴安红色文化;北疆文化品牌;文化赋能;实践路径;资源整合;品牌传播

引言

在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安盟作为内蒙古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转化为文化品牌优势,成为当前北疆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兴安红色文化赋能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为区域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兴安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资源现状,深入分析了北疆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兴安红色文化赋能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包括资源整合与保护、文化产品开发、品牌传播与推广以及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通过本研究,期望能为兴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北疆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兴安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资源现状

兴安盟作为内蒙古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就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兴安盟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重要策源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兴安盟已普查登记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有100余处,其中包括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重要革命遗址。这些遗址遗迹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程,也承载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此外,兴安盟还拥有大量革命文物、文献资料和口述历史资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素材。

兴安红色文化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三个方面。民族性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地域性体现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边疆特色;时代性则体现在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这些特色为兴安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北疆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北疆文化品牌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草原文化、边境文化、冰雪文化等为特色的品牌体系。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方式,北疆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然而,与国内其他知名文化品牌相比,北疆文化品牌仍存在辨识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品牌定位方面,北疆文化品牌尚未形成鲜明的特色和核心价值主张。各地区的文化品牌建设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表达。在品牌传播方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够,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精准营销和互动传播。此外,文化创意人才的匮乏也制约了北疆文化品牌的创新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亟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兴安红色文化作为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可以为北疆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兴安红色文化资源,有望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北疆文化品牌。

三、兴安红色文化赋能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

兴安红色文化赋能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可以从资源整合、产品开发、传播推广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在资源整合与保护方面,应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对遗址遗迹、文物文献等进行数字化保护和管理。同时,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利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和主题园区,实现资源的集群效应。

其次,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应注重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开发红色主题的影视作品、舞台剧、文创产品等,将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同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教育培训等产品,延长红色文化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在品牌传播与推广方面,应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和互动传播。可以策划红色文化主题的短视频、直播等活动,增强年轻受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同时,加强与旅游、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将红色文化融入全域旅游和学校教育体系,扩大品牌影响力。

最后,在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方面,应建立健全红色文化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专业的红色文化研究、创意设计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红色文化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兴安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资源现状及特色,探讨了其在北疆文化品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兴安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可以为北疆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资源整合与保护、文化产品开发、品牌传播与推广以及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实现兴安红色文化对北疆文化品牌的赋能。

未来,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应继续深化对兴安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注重红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创新,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同时,要加强区域协作和资源整合,形成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兴安红色文化在提升北疆文化品牌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 参考文献

1. 张明远, 李红梅.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2. 王立新. 北疆文化品牌建设策略探析[J]. 文化创新研究, 2021, 5(3): 45-52.

3. 陈学智, 刘芳. 兴安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 旅游学刊, 2022, 37(2): 78-86.

4. 吴晓红.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 传媒观察, 2023, 41(1): 112-119.

5. 赵文静.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22.

此论文为内蒙古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分院课题:兴安盟红色文化赋能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SKYFY023)的转化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