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方法
李东
湘阴县园林绿化服务中心 湖南岳阳 414600
作者简介:李东(1989.03-),男,汉族,湖南湘阴县,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园林绿化
摘要:本文围绕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科学规划、精细化养护、病虫害防治、人员管理与技术创新等多种有效方法,旨在为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精细化养护;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
一、引言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还在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园林绿化的价值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通过长期、科学、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来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因此,探寻更加有效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管理理念滞后,“重建设、轻养护”现象普遍,项目建成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受损。其二,养护技术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少,多数养护人员依赖经验操作,缺乏科学标准,影响养护质量,不合理的植物修剪甚至会危及植物寿命。其三,病虫害防治难度大,全球气候变化与植物品种引进,催生新型病虫害,而传统化学农药的滥用不仅污染环境,还致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其四,管理机制不完善,园林、市政、环卫等多部门职责不清,缺乏协调沟通,相互推诿,致使养护管理效率低下,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三、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科学规划,奠定养护管理基础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在园林绿化项目规划阶段,需深入剖析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方面,高温多雨地区宜选耐湿热植物,干旱少雨地区则以耐旱品种优先;土壤条件决定植物养分摄取,酸性土壤适配杜鹃、山茶,碱性土壤则更适合紫穗槐、沙棘等植物生长;地形因素影响植物布局,陡坡处种植固土能力强的草本,平缓地带可布置乔灌木组合景观。通过精准匹配植物与环境,能大幅降低养护成本,减少因环境不适导致的植物死亡或生长不良问题。同时,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物群落,上层乔木提供遮荫,中层灌木丰富景观层次,下层草本稳固土壤,这种结构通过生态位互补提高群落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滋生。例如,北方选择国槐、侧柏等耐寒耐旱乔木搭配紫穗槐灌木,南方以榕树、樟树等为主体,辅以木棉等开花乔木和地被植物。此外,规划时应预留充足的养护空间和设施,如设置便于机械作业的通道、配备专业灌溉接口,为后期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便利,从源头为高效养护奠定基础。
(二)精细化养护,提升园林景观品质
精细化养护是提升园林景观品质的核心路径,需从修剪整形、精准水肥管理、除草松土多维度协同发力。修剪整形上,依据植物特性与景观需求实施差异化管理,乔木定期清理枯枝、病枝、交叉枝,维持树冠通风透光;灌木依生长习性塑造球形、方形等造型;绿篱保持整齐线条与高度,如月季在花后及时修剪残花,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新枝萌发。精准水肥管理强调科学配比,依据植物生长阶段与土壤肥力定制施肥方案,生长旺季以氮肥促枝叶繁茂,花期果期增施磷钾肥提升花、果品质;浇水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原则,结合季节变化灵活调整,夏季高温选早晚时段增加浇水量,冬季减少灌溉防植物受冻。除草松土采用多元策略,人工除草适用于小面积的园林绿地,能够精准清除杂草,但效率较低;机械除草适用于大面积的草坪和绿地,效率高,但对杂草的清除不够彻底;化学除草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对园林植物造成伤害。松土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一般在浇水或施肥后进行松土,松土深度要根据植物根系的分布情况而定。
(三)强化病虫害防治,保障植物健康生长
强化病虫害防治需构建“监测 - 防治 - 应急”一体化体系。首先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能监测网络,通过定期巡查与设备实时监测,分析害虫种类、数量及活动规律,精准预测爆发趋势并提前预警。防治过程中优先推广绿色防控手段,生物防治可释放赤眼蜂抑制松毛虫,或利用苏云金杆菌杀灭鳞翅目害虫;物理防治则通过黑光灯诱捕趋光性蛾类,以黄色粘虫板粘杀蚜虫、粉虱。仅当病虫害大规模爆发且生物、物理手段失效时,才合理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规范剂量与施用频率,通过交替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三者协同发力,既能降低化学污染风险,又能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四)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养护队伍素质
加强人员管理是提升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素质的核心。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机制,以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吸引园林、园艺、植物保护等专业高校毕业生与行业优秀人才,为养护队伍注入专业活力。同时,建立常态化培训教育体系,定期组织涵盖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设备操作维护等专业内容的培训课程,并鼓励养护人员参与学术交流,通过专家现场授课、参观先进园林单位等方式,更新知识技能,学习前沿经验。此外,构建科学考核激励机制,将定期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晋升机会直接挂钩,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人员进行批评处罚,以此激发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动队伍专业素养与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五)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养护管理效率
推进技术创新是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效率的关键。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养护的精准性与效率,如智能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自动控制浇水时间与水量,实现精准灌溉,既节水又高效;无人机则凭借灵活的机动性,能快速巡查大面积园林绿地,对高大树木顶部、陡峭山坡等人工难以抵达区域进行病虫害监测与景观巡查,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同时,新型材料和技术的推广也为养护工作带来革新,保水剂可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浇水频次;生根剂促进植物根系发育,提升移栽成活率;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形态,降低修剪成本。而无土栽培、立体绿化等新型技术,不仅突破空间限制增加绿化面积,还丰富了园林景观形式,显著提升城市生态与景观效益。
四、结论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面对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法,从科学规划、精细化养护、病虫害防治、人员管理和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参考文献:
姚品.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效方法分析[J].花卉,2019,(22):63-64.
李坤.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效方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148.
龚水锋.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有效方法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