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快乐游戏 高效课堂

作者

郑楚楚

浙江省温州生态园实验小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融入策略。通过分析数学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游戏,并提出了游戏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包括合理安排游戏时间、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及时进行游戏评价等方面,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游戏;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游戏充满热情。数学游戏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学习数字认识时,通过玩“数字卡片接龙”游戏,学生们在接龙过程中不断认读数字,比单纯的数字背诵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他们对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增强学习体验

数学游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通过“图形拼图游戏”,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指定面积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面积计算的原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综合能力

数学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合作性的数学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如“数学小组竞赛游戏”;策略性游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像“数独游戏”等;而一些动手操作类游戏则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例如“搭积木算体积”游戏。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选择策略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数学游戏。如果教学目标是巩固整数加减法运算,那么可以选择“购物找零游戏”,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计算商品价格与找零金额,从而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图形分类游戏”则是不错的选择,学生通过对不同形状图形的分类,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多个领域。在数与代数教学中,对于乘法口诀的学习,“乘法口诀对口令游戏”能有效帮助学生记忆。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角的认识时,“角的大小比较游戏”(用活动角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抛硬币统计游戏”可使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概率的概念。

(三)考虑学生特点选择游戏

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喜欢趣味性强、规则简单的游戏。如“数字儿歌游戏”,通过唱儿歌的方式认识数字,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逐渐发展,对具有挑战性和思维深度的游戏更感兴趣,比如“数学解谜游戏”,这类游戏能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稍高的游戏,而对于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应从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入手,逐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游戏时间的安排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过长,以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也不能过短,让学生无法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和收获知识。一般来说,简单的小游戏可安排 5 - 10 分钟,如“数学卡片小游戏”;较为复杂、综合性的游戏可控制在 15 - 20 分钟,像“数学综合实践游戏”。教师要在课前根据游戏的类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精心设计游戏环节,确保游戏时间的合理性。

(二)有效组织学生参与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参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组合作游戏,要合理分组,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使小组内成员能够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例如在“数学小组竞赛游戏”中,教师可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师要在游戏现场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维持游戏秩序,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及时进行游戏评价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游戏进行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游戏的结果,更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如表扬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积极表现、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创新思维等。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例如在“数学拼图游戏”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拼图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共同成长。

五、结论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选择和有效实施数学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游戏的价值,不断探索和创新数学游戏融入教学的策略,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兼, 孙晓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 张奠宙, 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 吴正宪. 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