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PEMRA”模型的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路径研究

作者

李佳佳

天津职业大学300410

本文系“天津职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43101 ,项目名称:基于“PEMRA”模型的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路径探索

摘要:本文聚焦于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路径的探索,引入“PEMRA”模型作为理论与实践指导框架,通过深入剖析“PEMRA”模型的内涵及其与心理育人的契合点,探讨该模型如何在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情境下,从预防(Prevention)、教育(Education)、监测(Monitoring)、应对(Response)和评估(Assessment)五个维度构建全面且高效的心理育人路径。

关键词:“PEMRA”模型、高职院校、心理

在当今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了提升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关键举措,其现状与发展趋势备受关注。根据调研可知,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源进行硬件设施的打造。在社区内,配备了现代化的学习空间,如自习室、多媒体研讨室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需求。未来“一站式”学生社区将与智能化技术深度结合,可借助大数据分析,学校可以精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

1“PEMRA”模型与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概述

“PEMRA”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育人框架,由预防(Prevention)、教育(Education)、监测(Monitoring)、干预(Response)和评估(Assessment)五个关键环节构成。

预防环节主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前识别可能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例如,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线水平,对有潜在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多个方面,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体验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监测环节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跟踪。利用心理测评软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数据,如课堂参与度、社交活动频率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启动相应的干预措施;干预环节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层次的干预方式。对于轻度心理困扰的学生,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情绪、解决问题;对于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并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评估环节是对整个心理育人工作效果的检验,主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变化、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和优化心理育人工作策略,确保心理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不断提升。

2基于 “PEMRA” 模型构建心理育人路径

2.1 预防路径

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内,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主题的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展览等,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增强心理韧性;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利用社区内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情绪调节方法等。还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设立朋辈心理互助小组,选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责任心的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让他们在日常社区生活中关注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2.2 教育路径

课程内容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处理、压力应对等方面,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实用的心理调适技巧;另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拓展训练,通过团队合作、挑战自我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和意志力。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咨询模拟活动,让他们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的角色,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过程,增强对心理咨询的认知和接受度。此外,利用社区内的心理咨询室,定期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

2.3 监测路径

首先要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同时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和教师的监测作用。社区管理员、宿管老师和任课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等,如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此外,开通 24 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和线上心理咨询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寻求帮助,同时也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心理诉求和问题线索,以便及时介入和干预。

2.4 应对路径

当监测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迅速有效的应对路径至关重要,对于一般性的心理问题,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排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案,如情绪调节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启动危机干预机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班主任、家长等各方力量,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转介到专业的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跟踪和随访工作,确保学生的心理状况得到持续关注和改善。

3.5 评估路径

评估路径用于检验心理育人工作的成效,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心理问题发生率降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主要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心理育人工作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参与各项心理育人活动后的收获和感受。

结语:综上,通过以上基于 “PEMRA” 模型的高职院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心理育人路径的构建,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育人体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在高职院校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明.高职院校“一站式”社区三全育人新模式的意义与建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24(01):64-67.

[2]张长生.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管理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党建引领下[J].现代商贸工业,2025,(07):85-87.

[3]周九一.五育育人活动融入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探讨——现实困境与纾困进路[J].现代商贸工业,2025,(07):134-136.

[4]李芳.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研究[J/OL].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