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陈金莉

420822198404136729

引言:

市政照明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了城市夜间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便利,还对城市的形象和氛围营造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市政照明系统普遍存在能耗高、控制方式单一、缺乏智能化管理等问题,导致能源浪费严重。在能源日益紧张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市政照明的节能控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具有感知、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特性,将其应用于市政照明节能控制中,能够实现对照明设备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调节,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照明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物联网技术在市政照明中的应用优势

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照明设备上安装各类传感器,如光照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能够实时采集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光照强度、电流、电压、功率等。这些数据为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提供了准确的基础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时数据了解照明设备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进行处理。

2. 远程控制与管理

借助物联网的通信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远程控制中心对市政照明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无需现场操作,即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开关控制、亮度调节等功能。这种远程控制方式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

3. 智能调节与节能优化

物联网技术结合智能算法,能够根据环境光照强度、时间、人流量等因素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亮度。例如,在白天光照充足时,自动降低照明亮度或关闭部分灯具;在夜间人流量较少的区域,适当降低照明亮度,实现按需照明,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4. 故障预警与维护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物联网系统可以提前发现照明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安排维护工作,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照明中断和能源浪费,提高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策略设计

1.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负责采集照明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执行控制指令;网络层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ZigBee、LoRa、NB-IoT 等,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应用层是系统的核心,包括数据处理中心、控制中心和用户界面,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节能控制策略生成控制指令,实现对照明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调节。

2. 节能控制策略

2.1 基于光照强度的控制策略

在照明区域安装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光照强度。当环境光照强度高于设定的阈值时,自动关闭或降低照明设备的亮度;当环境光照强度低于阈值时,根据实际需求开启或提高照明亮度。这种控制策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时间,实现节能目的。

2.2 基于时间段的控制策略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置不同的照明亮度。例如,在深夜人流量较少的时段,适当降低照明亮度;在凌晨天快亮时,逐渐关闭照明设备。通过合理的时间段划分和亮度设置,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3 基于人流量的控制策略

在照明区域安装红外传感器或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人流量。当人流量较大时,提高照明亮度,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当人流量较少时,降低照明亮度,实现按需照明。这种控制策略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照明亮度,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2.4 综合控制策略

将基于光照强度、时间段和人流量的控制策略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节能控制策略。系统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光照强度、时间和人流量数据,综合判断并生成最优的控制指令,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调节和节能控制。

3. 智能算法应用

为了提高节能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引入智能算法,如模糊控制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模糊控制算法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信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求,灵活调整照明设备的亮度;神经网络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自动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节能效果。

三、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策略实现

1. 硬件设备选型与安装

根据系统的需求和功能,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执行器应能够准确执行控制指令;

通信模块应具备良好的通信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安装硬件设备时,要合理布局,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采集环境数据,执行器能够正常控制照明设备。

2. 软件系统开发

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控制指令生成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从硬件设备采集数据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控制指令生成模块根据节能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生成控制指令;用户界面模块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设置、数据查询和设备控制。

3. 系统集成与调试

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系统。在集成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各个模块之间能够正常通信和协同工作。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际案例分析

1. 案例背景

某城市的一条主干道照明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方式,能耗较高。为了实现节能减排,该城市引入了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2. 实施过程

在该主干道上安装了光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并搭建了基于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功能。根据该主干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基于光照强度、时间段和人流量的综合节能控制策略。

3. 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该主干道的照明系统能耗显著降低。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照明设备的平均亮度降低了 30% ,能耗降低了 25% 左右。同时,照明系统的管理效率得到了提高,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中心实时了解照明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策略通过实时监测、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降低市政照明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文设计的节能控制策略综合考虑了光照强度、时间段和人流量等因素,并结合智能算法实现了对照明设备的智能调节。实际案例表明,该策略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管理优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物联网的市政照明节能控制策略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节能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贺 迅 . 市 政 照 明 路 灯 节 能 的 必 要 性 及 策 略 分 析 [J]. 光 源 与 照明 ,2024,(10):12-14.

[2] 李娟 . 市政道路照明系统节能智能化控制方法 [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2024,(10):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