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系统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作者

张唯一 贺炳霄

230207199707230213 211103199708250618

摘要: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深入人心,暖通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改造成为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策略,同时着重分析了在暖通系统节能改造过程中如何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实现对特殊群体的有效救助。通过对暖通系统现状的剖析,结合相关节能技术,如高效热回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等,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造方案。此外,详细阐述了特殊群体在暖通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包括温度舒适度、空气品质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通过暖通系统的节能改造,不仅降低建筑能耗,还能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推动绿色建筑与社会关怀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念;暖通系统;节能改造;特殊群体;救助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主流。暖通系统对室内环境至关重要,但能耗占比高。在商业和公共建筑中,暖通能耗可超50%。因此,暖通节能改造对绿色建筑至关重要。同时,社会对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的关注增加,他们对室内环境有更高要求。暖通系统性能直接影响他们的舒适度和健康。在改造时考虑这些需求,不仅体现社会公平和人文关怀,也是绿色建筑理念的拓展。本文探讨暖通节能技术,并结合特殊群体需求,研究如何通过改造为他们提供更适宜的室内环境,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系统的现状分析

(一)能耗现状

目前,许多建筑的暖通系统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一方面,设备选型不合理是导致能耗增加的重要原因。部分建筑在设计阶段,由于对暖通系统的负荷计算不准确,导致设备选型过大,实际运行时设备经常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造成能源浪费。另一方面,系统运行管理不善也是能耗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例如,一些暖通系统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调控手段,无法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高能耗运行模式。

(二)舒适性现状

在舒适性方面,现有暖通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于一些老旧建筑,暖通系统的温度调节精度较低,难以满足室内人员对温度舒适度的要求。同时,空气品质也有待提高。部分暖通系统的通风换气效果不佳,导致室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和污染物浓度过高,对室内人员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特殊群体,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良的空气品质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三)对特殊群体的适应性现状

当前,大多数暖通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考虑不足。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暖通系统的控制装置可能安装位置过高或操作复杂,不方便他们使用。对于老年人,他们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较为敏感,而现有的暖通系统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稳定的温度环境。此外,对于儿童等特殊群体,一些暖通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尖锐的边角、过热的表面等。

三、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系统的节能改造技术

(一)高效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高效热回收技术是暖通系统节能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安装热回收装置,如板式热回收器、转轮式热回收器等,可以在通风换气过程中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例如,在夏季,将室内排出的热空气与室外引入的冷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降低新风的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系统的制冷负荷;在冬季,则相反,提高新风的温度,减少供暖系统的能耗。据研究,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可以使暖通系统的能耗降低 15% - 30%。

(二)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暖通系统的运行状态。通过安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自动调整空调、通风设备的运行参数,如风速、温度设定值等,实现系统的最优运行。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与建筑的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实现整体的节能控制。

(三)新型节能设备的选用

在暖通系统节能改造中,选用新型节能设备是提高系统能效的关键。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空调机组、热泵机组等,这些设备具有更高的能效比和更低的能耗。同时,新型的通风设备,如高效风机、节能排风扇等,也能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此外,太阳能热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应用,也是实现暖通系统节能的重要途径。这些设备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四、暖通系统节能改造中对特殊群体的救助措施

(一)温度舒适度的保障

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在暖通系统节能改造中,应提高温度调节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控制算法,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同时,根据特殊群体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温度调节模式。例如,为老年人提供稍高的室内温度设置,为儿童提供更加稳定的温度环境。

(二)空气品质的提升

特殊群体,尤其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对空气品质的要求较高。在节能改造中,应加强暖通系统的空气净化功能。可以安装高效的空气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和微生物。同时,优化通风系统的设计,增加通风量,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此外,还可以采用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等,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保障特殊群体的健康。

(三)设备操作的便利性改进

为了方便特殊群体操作暖通系统的设备,应进行相应的改进。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将控制装置安装在较低的位置,并采用大按钮、触摸式等易于操作的方式。同时,配备语音提示功能,方便视障人士使用。对于老年人,可以简化操作流程,设置简单易懂的操作界面,并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

(四)安全性能的增强

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安全需求,在暖通系统节能改造中,应增强设备的安全性能。例如,对设备的边角进行圆润处理,避免尖锐的边角对特殊群体造成伤害。对可能产生高温的设备部件,如散热器、加热元件等,采取防护措施,防止烫伤。同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等,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

五、结论

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系统的节能改造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对特殊群体进行有效救助的重要途径。通过采用高效热回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新型节能设备等节能改造技术,可以显著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舒适度。在节能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救助措施,如保障温度舒适度、提升空气品质、改进设备操作便利性和增强安全性能等,可以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加适宜的室内环境。

未来,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暖通系统的节能改造技术将不断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救助措施也将更加全面和细致。建筑行业应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建筑和特殊群体关怀的重视,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暖通系统节能改造和特殊群体救助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李一凡.绿色建筑理念下暖通消防系统节能策略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24,10(22):60-62.DOI:10.16859/j.cnki.cn12-9204/tu.2024.22.001.

[2]蔡福东.绿色建筑理念下的暖通系统优化设计研究[J].新城建科技,2024,33(07):58-60.

[3]房娟.节能减排理念下绿色建筑暖通空调节能优化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18):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