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音乐与感情探究

作者

张锦强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610101 四川成都

作者简介:姓名:张锦强 性别:男 出生年月:2002.02.15 民族:汉族 学历:硕士研究生  籍贯:新疆维吾自治区图木舒克市

摘  要: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音乐与感情之间的关系是音乐艺术的核心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表达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声乐歌手情感诠释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音乐与感情的关系对于提升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诠释是当今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音乐与感情之间的关系,主要以民族歌剧《扶贫路上》中的咏叹调《来不及》唱段为例,分析并提出一些提升情感诠释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音乐与感情、情感诠释、关系、提升与策略。

引言: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高度情感化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仅仅是依靠声音美学和音乐技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对于艺术作品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的需求,因此研究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声音与感情的关系从而找到更加良好的情感诠释已然成为了必然趋势。随着音乐市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声乐歌手需要具备的能力早已不限于声音技巧方面的追求,更需要的是更广泛的表达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要求歌手具备丰富的情感诠释能力,能够在不同的音乐语境中传递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整体上而言,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诠释的提升不仅要以美学基础去审视音乐与情感的关系,同时也与歌手自身的未来发展道路、文化传承、艺术创新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民族歌剧咏叹调唱段,进而分析声乐表演艺术中音乐与感情的关系从而提升情感诠释的策略,能够有效的推动声乐艺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音乐艺术领域注入更多活力与创新。

一、音乐与感情既联系又矛盾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与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有别,音乐是有一定规律的物理音响。这个基本事实使音乐不可避免地具有流动性 、无形性和非语义性。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乐论《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怎样以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在我国当代音乐美学研究中,也普遍认为音乐是一种表现感情的艺术,这抓住了音乐表现内容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感情表现实则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和人的其他心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讲不清内心感情的,正是音乐的流动性、无形性与非语义性的特点使得音乐与感情有了沟通的可能。

音乐与感情是与其他艺术相比之下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感情的艺术”。

但是要说音乐与感情完全没有矛盾,也是不可以的。音乐与感情在矛盾中发展,一个是作为彻底的纯粹的物理音响形式,而还有一种是心理活动的纯粹的主观意识。两者其实可以“统一”,但并非“同一”。这就预示着二者必定会存在运动逻辑上的不同,音乐是纯粹的且不受外界客观因素所影响的艺术,因此形式显得格外重要。

二、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咏叹调《来不及》选段中的音乐与感情

(一)、《扶贫路上》创作背景

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其创作时间为2020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由田沁鑫任编导、导演,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宋小明任作词联合打造的大型民族歌剧。创作经历了两年的不断打磨,主创团队八次奔赴百色深入基层了解黄文秀的英勇事迹,剧本创作十二稿,以歌剧的形式向以黄文秀为代表的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们致敬。

(二)、咏叹调《来不及》音乐分析

1、曲式结构分析

该作品的整体结构为有再现的二段式。建立在 A 大调上,全曲没有转调,多次使用离调。

2、感情分析:

作品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班智瑞对牺牲的黄文秀来不及看到乡亲们过上脱贫致富的好日子深深痛惜的内心独白。咏叹调《来不及》这首作品的感情是由无奈、平静再到爆发的递进的方式表达。该作品笔者分为三段来进行分析,在“来不及啊来不及”到“我们的文秀你在哪里”这一段当中,整体的情绪较为平缓,多以抒情为主,段落的起初语气平和,表现了班智瑞的美好回忆与现实中失去同事的无奈心情。第二段,“来不及啊,滚水香茶等你沏”到“丰收的锣鼓等着你起”此段落歌词中带着期盼与憧憬,班智瑞对第一书记黄文秀不能与乡亲们享受胜利的成果感到深深的惋惜,无尽的思念与缅怀之情。第三段中,“再叫你一声好书记”到“青春的文秀,我们想念你”为全曲的高潮部分。此段从班智瑞的内心哀思转移到了情绪的爆发。表达了扶贫路上的艰难以及黄文秀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也是对牺牲在扶贫岗位上一线的干部致敬。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感情诠释是体现音乐与感情关系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促成情感共鸣与观众之间更深层次的沟通,情感共鸣不仅是音乐表演的重要部分,更是建立歌手与观众之间心灵连接的桥梁。具体而言,感情诠释使得音乐作品的情感更加饱满和真实。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爱、失落、喜悦等。通过歌手的感情诠释,这些感情得以充分表达出来,使得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背后所传递的情感。当歌手能够真实地表达内心情感时,观众往往才能够产生共鸣,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手表演中的情感真实性。这种共鸣不仅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表演中,也促使他们对音乐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

三、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诠释提升策略

(一)、深入理解作品

深入理解作品是声乐表演艺术中提升感情诠释的重要策略。通过对作品背景、歌词、曲调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了解音乐与感情的矛盾统一的关系,歌手才能够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从而使得自身表演更加生动、真实且富有感染力。这种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也是歌手持续成长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咬字吐字的处理

咬字与吐字有着不同的概念,“咬字”主要是强调字头。在歌唱时,字头对发音的作用很大,演唱时必须做到字头的清晰与准确。这样才有利于科学的发声。“吐字”主要是强调字腹与字尾,在歌唱时要减少口型的变化、保持气息的支撑,最后收清字尾。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表演艺术中,通过对音乐与感情关系的研究,能够使得表演更加具有内涵,表达方式更加灵活。歌手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研究语言与发音、声乐技巧与舞台表现训练等策略,可以全面提升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诠释能力。另外,深入理解作品能够使歌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在表演中更生动地传达情感,与观众引起共鸣。声乐技巧与舞台表现训练则强化了表演的真实性与感染力,为歌曲的表现方式锦上添花,既能够提升歌手的专业水平,也能够使歌手不断进行反思与改进,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情感诠释能力。与此同时,多样化的音乐风格体验以及语音与发音的体验丰富了歌手的情感表达层次与音乐素养,使其在不同风格中展现更丰富、更有深度的表演,以上策略共同推动了声乐表演艺术中感情诠释能力的提升,研究音乐与感情矛盾联系的关系也为歌手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机遇。

参考文献

[1]刘典创.声乐演唱中结合音乐美学的必要性[J].戏剧之家,2024,(30):107-109.

[2]孙广涛.声乐表演过程中舞台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24,15(01):115-117+160.

[3]任代辉.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诠释水平的提升路径分析[J].大观(论坛),2023,(05):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