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
王祖坤
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
摘要:体育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很好地培养其意志品质,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在高校体育训练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各种运动损伤,并且让他们了解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保障自身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高校;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0.引言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一旦出现运动损伤,不仅会对学生的训练效果造成不利威胁,若是处理不好,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长远地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高校体育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预防,才能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并且促进其身体健康。
1.高校体育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1.1肌肉拉伤
在高校体育训练的时候,肌肉拉伤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损伤。肌肉拉伤主要涉及到受伤部位疼痛、肌肉痉挛等,会导致训练者活动受限。之所以导致肌肉拉伤,主要是由于在开展跑步、跳远、篮球等训练的时候,由于其中的很多动作都需要快速收缩肌肉,如突然加速跑、跳跃起跳或过度伸展肢体,就很容易引起肌肉拉伤。
1.2关节扭伤
在进行篮球、排球、足球等各种各样的球类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节扭伤。在运动的时候,若是受到急停、急转、碰撞等这些外力作用,就有可能会过度地扭转关节,导致关节的活动超过正常活动范围,最终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等发生扭伤。关节扭伤的主要发生部位为踝关节和膝关节,一旦发生关节扭伤,受伤部位局部就会快速地发生肿胀、疼痛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受伤者的正常行走。
1.3擦伤
擦伤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主要是由于皮肤快速地接触粗糙物体,两者表面在相互摩擦的作用下导致皮肤发生的损伤,其主要是会出现在田径、武术等训练中。比如,在跑步训练的时候摔倒,或在进行单杠、双杠训练的时候,手掌、膝盖等部位与器械表面过度摩擦,就有可能导致皮肤擦伤,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破损、渗血[1]。
1.4骨折
在体育训练中骨折出现的几率相对不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在一些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或者在运动过程中遭遇到意外事故,就有可能会造成骨折。例如,在开展篮球比赛的时候,一旦受到严重额外部撞击,就会引起手臂骨折,或在跳远的时候,一旦出现着力不当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腿部骨折。骨折表现为受伤部位剧烈疼痛、明显肿胀、畸形和活动障碍。
2.高校体育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2.1做好训练前准备活动
①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一般情况下,热身活动主要可以涉及到了慢跑、跳绳等全身性活动,在热身的时候通常需要持续10-15分钟,在身体微微出汗的时候就可以结束热身,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刺激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此外,还可以进行关节活动的热身,一般来说,关节活动热身主要涉及到了转动手腕、脚踝,活动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活动,每个关节活动的次数需要控制在10-15次,在热身的时候需要注意尽可能地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在后续训练中受伤[2]。
②专项准备活动: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学生要注意根据即将进行的训练内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例如,在正式进行篮球训练前,可以先开展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能的练习;在正式进行足球训练前,则可以进行一些距离较短、烈度较低的传球和带球练习。此外,还要注意从运动项目特点出发,来开展一些相应的拉伸活动,如在跳绳前进行大腿后侧、臀部肌肉的拉伸,预防因肌肉紧绷而导致的损伤。
2.2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和负荷
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调整训练强度,并且安排相应的运动负荷,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进行逐步增加。在新学期开始训练或者刚开始进行新项目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先从低强度、小负荷的训练开始,这样就能让自己身体拥有更多的适应时间。当身体适应一段时间后,训练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一定比例,不断地调整和增加训练量或者训练负荷。例如,刚开始进行引体向上训练的时候,可能每个学生每次只能做3-5个,每周进行2-3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体素质的增强,每周适当增加训练次数和个数。
②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学生必须要对自己个体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有充分认识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比如,若是身体素质较好,且具有比较突出的运动能力,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或者延长训练的时间,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损伤。若是,身体素质较差,且运动能力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则应从更基础的训练开始,后续再不断地提高训练强度[3]。
③监控反馈:在训练过程的时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对自身生理指标(如心率、血乳酸水平等)和运动表现(如动作完成质量、训练效果等)的监控,来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自己的身体负荷情况,然后根据各项指标来进一步地调整训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有效地控制训练强度和运动负荷。
2.3掌握正确运动技术和姿势
①注重运动规范:为了减少运动损伤,学生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教练和教师的技术动作的示范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来快速地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熟悉技术要领。同时,还要认真观察每个动作的目的、环节,并牢记需要注意的要点。对于新学的运动技术,学生要通过足够的时间加以练习,确保自己真正地掌握正确的技术。
②辅助训练:在训练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一些辅助训练方法。例如,利用平衡球、弹力带等器械来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平衡感和核心稳定性,从而对自己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4]。也可以联合其他学生共同开展小组练习,利用互相纠错等方式不断地共同进步,从而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正确技术。
3.结论
常见的运动损伤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痛苦体验,为了减少运动损伤,学生必须要做好训练前准备活动,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设置训练强度和负荷,确保自己掌握正确运动技术和姿势,这样才可以大大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更好地完成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永刚,蔡春娣,杨杰. 石家庄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与训练队队员对运动损伤认知的调查研究[J]. 考试周刊,2012(37):109-110.
[2]孙瑞婉,李博文,韩冰洋. 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方法研究[J]. 全运动,2024(19):85-87.
[3]金康祺,贾文伟.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成因与预防研究 ——以渤海大学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3):18-22.
[4]杜晓婷. 高校体育训练中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4(1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