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字人文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研究

作者

朴圣玉

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 辽宁 沈阳 11003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的到来,数字人文技术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数字人文是一个涵盖人文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学科 [1], 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探索、分析、呈现和解释人文现象。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数字人文已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工具演变为教育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国际语言教育协会 2024 年度报告指出,采用数字人文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可使学习留存率较传统模式提高 42% 。

二、高校英语学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校英语教学和学习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和学习者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 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高校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不一致。有些学习者听说能力较差,但是有出国需求;有些学习者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还有一些学习者只是单方面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丰富文化知识。目前很难有某一种学习模式能够迎合不同的学习需求。

2.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英语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下,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法,不重视提高专业水平,使其实践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出现区域化教学差异的情况。

3. 缺乏英语应用环境

语言环境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良好而真实的语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找到合适的英语应用环境很难。

4.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都是以应试型评价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不能全面反应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也不能让学习者及时了解个人学习进展和学习成果。

三、数字人文的理论基础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学习依托数字人文的数据支持,大学英语学习从学习资源到学习手段都被极大丰富,多元化英语学习资源能够为线上学习提供保障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沉浸式体验式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成为可能。

1.“做中学”教育理论

“做中学”教育理论是杜威首先提出,强调教育不应该局限于让学生记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而应成为学生的一种体验,一个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活动中学,主要强调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2]

2. 语言输入假说理论

输入假说是应用语言学家 Krashen(1985)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世纪初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研究成果之一。其内容包括语言输入要正确处理“习得”与“学习”的关系和语言输入应遵循此时此地的原则 , 即输入的语言信息具有真实性。Krashen 详细描述了理想的输入应该具有可理解性,而且输入的语言材料既要有趣味性又要与习得者的日常生活不失关联性。语言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有趣的语言材料可以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习者就会产生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3]

输入假说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以下启示。一是语言教师要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输入材料,课内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课外的补充材料对于外语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二是语言教师可以设定特定情境,让学习者尽可能的深入情景,这样更有利于学习者习得语言。[4]

3. 语言输出假说理论

语言输出假说理论是由 Swain(1985) 首先提出的。此理论强调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语言活动并不完整,可理解性输入活动和输出活动是语言习得必不可少的两部分。只有把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时,成功习得语言的机会将更大。语言输出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优化学习策略,输出驱动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关注,给予语言更加有效的注意和加工,并且在输出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开展自我检测和调整,以输出带动输入,逐渐将语言内化,最终实现提升整体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5]

四、基于数字人文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的研究

数字人文为大学英语提供了海量的、即时的、生动的英语学习资源,这犹如给英语学习插上了翅膀,英语学习不再被局限在课本和教室中。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基于数字人文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结合输入假说和输出理论,建立数字化环境下的" 输入- 加工- 输出" 循环模型。

1. 营造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加强输入模式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语言技能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加强相辅相成。在探索基于数字人文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的过程中,营造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提供更多学生可理解的输入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线上学习平台,加强语言的输入,例如:可以采用有声作品听读、视频片段配音、名人演讲、选读时事新闻或者选择特定学习网站。

2. 进行语言加工,促进思考

在进行足够且充分的语言输入之后,在课余时间学习者需要进行有效的反思。针对输入内容及时记录,无论是词汇和句式,还是新的知识点的整理。 尤其是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需要判断出有效学习平台和无效学习平台进行筛选的同时,不断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对输入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内化。

3. 进行反思,获得新知,实现输入输出循环有效模式

通过语言加工和深度思考之后,学习者会获得新的知识。在现实中,学习者在有效输出过程中加强输入的学习模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式学习模式。互动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所习得的知识或者某个学习内容。

结束语

实现基于数字人文的混合式英语学习模式,建立数字化环境下的 " 输入 -加工 - 输出 " 循环模型,需要对学习者所习得知识的评估和评价体系。英语的测试和评估的形式需要更加人性化,因此,未来的大学英语考试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随时申请线上考试,考试通过后可以继续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同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老师之间也应该建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关联,互帮互助。

参考文献:

[1] 何英 . 数字人文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2024(1):98-101.

[2] 袁燕华 . 多元互动英语教师校本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b: 88-100.

[4] 罗立胜 , 李子男 , 葛试 .(2001)克拉申语言输入与外语教学 [J].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4) :71-74.

[5]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Its Development[M]. Mass: Newbury House,1985.

本文系2024 年度省高等学校基本科项目“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基于数字人文的外语学习模式创新研究”( 编号:LJ20241016601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朴圣玉(1979—),女,人。师范大学,副教授,英语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