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王宇阳
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市政设施是城市有序运转的关键基石,其维护管理的成效直接关乎城市的品质与发展。本文聚焦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领域,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当前管理现状,系统梳理在管理体制、技术应用、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健全管理体系、升级技术装备以及合理调配资源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助力提升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整体效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
关键词: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引言
市政设施如同城市的 “筋骨血脉”,道路、桥梁、排水、照明等设施,不仅支撑着城市的日常运行,更与居民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市政设施的数量和种类大幅增加,对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管理效率低下、技术水平滞后等。
一、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现状分析
1.1 管理体制层面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多个部门涉及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如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各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导致在工作过程中职责不清。例如,道路维修工作,住建部门和城管部门都有一定管理权限,这就容易出现 “多头管理” 或 “无人管理” 的情况。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传递不及时,致使工作衔接出现断层。在处理道路开挖与地下管线维护的协同工作时,由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经常出现重复施工或施工顺序不合理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还影响市政设施的正常使用,降低了维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1.2 技术应用层面
当前,部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仍依赖传统的人工巡检和维修方式,工作效率较低且准确性欠佳。人工巡检受人员主观因素和工作强度的影响,难以做到全面、及时地发现设施故障。在一些老旧小区的排水管道检查中,人工检测往往只能发现表面问题,对于管道内部的堵塞和破损难以准确判断。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在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较低,多数单位尚未搭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形成 “信息孤岛”,阻碍了对市政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科学决策。
1.3 资源配置层面
在人力资源方面,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且人员结构不合理,部分一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培训,难以应对复杂的维护管理工作。物力资源配置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些先进的维护设备配备不足,而部分设备又存在闲置浪费的现象。在资金方面,市政设施维护管理资金投入有限,且资金分配不均衡,一些急需维护的重点设施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部分设施的维护资金又存在浪费现象,制约了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现存问题成因
2.1 制度规范层面
目前,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维护管理工作中的标准和要求存在差异,导致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在道路养护方面,不同城市对于道路平整度、破损修复标准等规定不尽相同,这不仅给跨区域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带来困难,也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一些破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惩处,进一步加剧了市政设施的损坏程度。
2.2 观念意识层面
部分政府部门和管理人员对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 “重建设、轻维护” 的观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新的市政设施建设中,而忽视了对现有设施的维护管理。一些居民对市政设施的爱护意识淡薄,存在随意破坏、占用市政设施的行为,如在公共绿地种菜、私自在道路上设置障碍物等,这些行为不仅缩短了市政设施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维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2.3 外部环境层面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政设施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老化速度加快。一些早期建设的市政设施,由于设计标准低、使用年限长,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也对市政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对排水系统造成巨大冲击。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拆迁和改造,也给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维护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
三、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优化策略
3.1 完善管理体系
明确各部门在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领域的专属职责,依据不同设施类别与工作环节,制定涵盖操作规范、流程节点、质量标准的精细化工作手册。以道路桥梁设施维护为例,从日常巡检周期、病害报告流程,到维修施工的技术参数与验收细则,都进行详细说明,避免职能交叉造成的工作混乱与推诿现象。搭建部门间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外,还可设立联合工作小组,针对道路开挖、地下管线铺设等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项目开展协同作业。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实时交互,如各部门及时上传市政设施的位置信息、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方便各部门及时获取信息,避免重复劳动。
3.2 升级技术手段
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积极引入前沿的检测与维修技术设备。借助物联网技术,在市政设施关键部位部署传感器,实时收集设施的温度、压力、振动等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对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动态评估,提前预判故障风险。例如,在排水管道内安装流量传感器与水质传感器,不仅能实时监测排水流量,还能对污水成分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破裂等隐患。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设备,对桥梁结构、道路路面进行巡查,快速获取设施的外观图像与温度分布数据,准确识别病害位置与严重程度。搭建市政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集成设施档案管理、巡检计划制定、维修任务调度等功能,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从设施规划、建设到运营、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依据,大幅提升维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3 合理配置资源
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人才队伍,一方面,通过优厚的薪酬待遇与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吸引给排水、道路桥梁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另一方面,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定向培训,定期组织内部业务交流与技能竞赛,提升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结合不同区域市政设施的分布特点与维护需求,合理配置物力资源。例如,在设施密集、交通繁忙的中心城区,配备高效的机械化清扫车与快速抢修设备;在偏远区域,则配置便携、实用的维护工具。优化资金配置,在争取政府财政稳定支持的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比如采用 PPP 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道路照明设施改造、污水处理厂运维等项目。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找出了在管理体制、技术应用、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规范、观念意识和外部环境等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管理体系、升级技术手段和合理配置资源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效能,延长市政设施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工作需持续创新,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成远.市政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J].科技风,2021,(08):104-105.
[2]邓长军,胡安庆.市政结构设施智慧管养技术研究及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19,56(S1):209-213.
[3]王丹.市政道路桥梁设施的养护管理分析[J].居业,2019,(0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