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立德树人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周金雨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无法脱离生活独立存在,而需借助生活来实施。这一理念对于幼儿阶段的立德树人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将先阐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内涵,进而深入探讨如何将生活教育理念应用于幼儿园的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幼儿教育;立德树人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幼教事业的开拓者,由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以此为基础对我好过幼教事业改革提供了现实指导。这一理论不仅为我国幼教事业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更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战略部署高度契合。幼儿阶段作为个体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其教育成效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质量。本研究试图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探索构建生活化的幼儿品德教育实施路径。

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内涵。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都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这句话中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的统一性,本质上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共生关系。这种统一性体现在三个维度:教育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教育过程依托生活场景,教育成效通过生活检验。该理论强调德育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如进餐时培养节约意识、游戏中渗透合作精神,将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经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的“在生活情境中培养社会性”,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相吻合,共同构建起生活化品德教育的理论坐标。这种教育模式既符合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认知规律,又通过生活实践的持续浸润,为幼儿成长提供了道德养成的现实路径。

二、幼儿立德树人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当前我国幼儿园德育工作呈现“体系建构与实践困境并存”的双重特征。在政策推动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方向建设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主题教育、节日活动、区域渗透相结合的实施路径。然而,依旧有部分幼儿园存在德育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将成人化道德规范简单放入幼儿的教育中,如只是一味的灌输与“德”有关的概念而缺乏生活具象化引导。不仅如此,在幼儿园内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形式化现象,部分教师仍然在进行德育时进行以说教为主的集体教学活动,忽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忽视游戏化教学。这些问题制约着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亟需通过生活化转向实现理念革新与实践突破。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立德树人的应用路径。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幼儿园立德树人的品德教育里,实际上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做人。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将有关于德育的集体教学活动转化成与贴近幼儿生活的社会体验课。比如教节约粮食时,带孩子种豆子,从播种到收获,让他们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过中秋节时,组织做月饼活动,自然地讲讲分享和感恩的道理。二、用游戏来替代传统的说教。在角色扮演区开“小超市”,让孩子轮流当收银员,练习诚实找零,游戏比直接讲道理更让孩子记得住。三、把教室变成品德学习角。比如在自然角放记录本,让孩子每天记录植物生长情况,培养责任心。四、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幼儿园可以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小任务”,比如让孩子周末帮妈妈倒垃圾,教家长怎么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比如吃饭时不挑食就是节约,玩玩具要排队就是守规矩。这种把品德教育融入生活的方式,就像给孩子的成长打地基,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尊重、负责这些重要品质。

四、实践案例与成效分析。

在此基础上,开发“四季品德”活动并在中班实施:春季种植责、夏季环保、秋季感恩、冬季迎新礼仪。在春季种植活动中,带孩子在班级自然角种向日葵,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参与。每天轮流当“小花农”,负责浇水、除草、记录生长情况。孩子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时间,不能着急,需要有一定的耐心;有时候“小花农”也会忘记浇水导致花枯萎,明白了每一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需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样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发现,花盘里的瓜子时,小朋友就懂得付出就有回报和收获

在秋季的感恩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一张“感恩行动”的记录表,记录者孩子们为身边人做过的每一件小事。比如给保安叔叔递杯水,帮保洁阿姨捡纸屑,给家人捶背。同时在活动结束时举办“故事大会”,有请孩子们大胆分享自己是如何进行“感恩行动”的,用言语来回忆每一个温暖瞬间。在这次的活动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能发现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懂得尊重他人,学会说“谢谢”;在班级内会帮老师整理玩具,体谅老师,理解劳动的辛苦;回家后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会关爱家中的长辈,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结论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证实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对破解幼儿德育实效性困境具有显著价值。研究发现,将品德教育融入四季生活场景的实践模式,使幼儿在种植、游戏、节庆等真实体验中,自然习得责任、合作、感恩等核心品质。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