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张海宁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能源检修分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电气一次设备作为核心构成,其运行稳定性关乎整个电网的可靠供电。变电检修技术的创新意义重大,它能有效提升设备性能、保障电力输送安全。本文深入探讨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在智能化监测、无损检测及检修数据分析等技术革新层面实现突破,详细阐述其在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检修中的实践应用,为推动电力行业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创新;实践​

引言

电力系统宛如社会运转的 “动力心脏”,而电气一次设备则是这颗心脏的关键部件,直接承担着电能的变换、输送与分配任务。变电检修技术作为确保一次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飞速进步,亟待创新与升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还能为电力行业降本增效,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一、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创新要点​

1.1 智能化监测技术创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化监测技术在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传统监测手段多依赖人工巡检,效率低且易疏漏。智能化监测技术通过在设备关键部位部署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设备的温度、振动、电流、电压等多种运行数据。这些数据经无线传输至监测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能精准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潜在故障。例如,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变压器油温、绕组温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可有效识别早期过热隐患,极大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2 无损检测技术创新​

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伤设备本体的前提下,对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重要手段。在电气一次设备检修中,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不高、检测范围有限等不足。创新后的无损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如超声导波检测技术,能在长距离、复杂结构的设备中快速检测出内部缺陷;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通过捕捉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异常,精准定位内部发热点,对检测电气设备的接头松动、绝缘老化等问题效果显著。这些创新的无损检测技术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1.3 检修数据分析技术创新​

电气一次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海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是提升检修质量的关键。创新的检修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检修记录、故障数据等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可根据当前运行数据预测设备未来的故障概率和时间,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提供依据。例如,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的分析,能确定设备的最佳检修时机,避免过度检修或检修不足,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

二、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实践应用​

2.1 在变压器检修中的实践​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变压器检修中,智能化监测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大型变电站的主变压器上,多个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被安装在绕组、铁芯及油道等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油温、绕组温度等参数。一旦温度出现异常攀升,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提醒运维人员及时排查。无损检测技术中的局部放电检测,采用超高频检测手段,能精准定位变压器内部绝缘缺陷的具体位置,哪怕是微小的局部放电现象也难以遁形。检修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变压器数年的运行数据,构建运行状态模型,提前预测绕组变形、铁芯多点接地等潜在故障。某地区电网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成功将变压器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延长了 2 年,有效保障了电力传输的可靠性。​

2.2 在断路器检修中的实践​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控制和保护的关键设备。智能化监测技术可实现对断路器分合闸时间、行程、速度等参数的毫秒级实时监测。在某高压断路器运行过程中,智能化监测系统捕捉到分闸时间延长了 5 毫秒,运维人员迅速介入,经检查发现是操作机构的弹簧出现疲劳现象。无损检测技术中的超声探伤,利用高频超声波穿透触头、灭弧室等关键部件,能够清晰显示内部是否存在裂纹等缺陷。通过对检修数据的长期分析,总结出断路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动作特性变化规律,提前更换即将失效的部件。

2.3 在隔离开关检修中的实践​

隔离开关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等。智能化监测技术通过在隔离开关触头处安装温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实时监测触头温度、开合位置等信息。在某户外变电站,智能化监测系统发现一处隔离开关触头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了 20℃,经检查是触头接触不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红外测温,能够在远距离精准检测触头接触不良导致的发热问题,精度可达 ±1℃。检修数据分析技术依据隔离开关操作次数、运行环境温湿度等数据,合理安排检修周期。例如,在沿海高湿度地区,根据数据分析将隔离开关的检修周期从每年一次缩短为半年一次,及时处理触头磨损、传动机构卡滞等故障,有效保障了隔离开关的正常运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筑牢防线。

三、电气一次设备变电检修技术创新实践的成效与展望​

3.1 提升检修效率与质量成效​

通过智能化监测技术实时获取设备状态数据,结合检修数据分析技术快速诊断故障,大大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以往人工巡检一个大型变电站的电气一次设备,需耗费 3 名运维人员一整天时间,且容易遗漏细微故障。如今新技术应用后,借助智能化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1 名运维人员仅需 2 小时就能完成全面排查,检修效率提升了 80%。无损检测技术精准定位设备内部缺陷,使检修工作更具针对性,显著提升了检修质量。

3.2 降低运维成本成效​

准确的故障预测与合理的检修计划制定,避免了过度检修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电损失。以某区域电网为例,应用创新检修技术前,每年因预防性过度检修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高达 500 万元。应用后,通过精准的故障预测,仅在必要时开展检修工作,每年节省检修费用 200 万元。而且,因停电时间缩短,减少了对工业用户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带来的经济效益达 300 万元。

3.3 未来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展望​

未来,变电检修技术将朝着更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一方面,进一步融合 5G、边缘计算等技术,5G 的高速率、低时延特性,能使设备运行数据在毫秒级内传输至监测中心,边缘计算则可在设备端快速处理部分数据,提升数据传输与处理速度,实现设备状态的更精准实时监测。例如,设备温度数据能实现每秒更新,异常变化能及时察觉。另一方面,研发多技术融合的一体化检测设备,将超声探伤、红外测温、局部放电检测等多种技术集成于一体,能够在一次检测中全面获取设备多方面信息,提高检测效率与准确性。

四、结论

智能化监测、无损检测及检修数据分析等技术创新,极大提升了检修的精准性与效率。在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检修中的成功应用,有效保障了设备稳定运行,降低了运维成本。展望未来,应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融合更多前沿科技,进一步提升变电检修技术水平,以适应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

参考文献

[1]丁晓莹.电力系统变电一次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探析[J].电力设备管理,2025,(02):14-16.

[2]李晓宇.状态检修模式下变电检修关键技术及注意事项分析[J].光源与照明,2024,(11):57-59.

[3]裴旭军,吴展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变电检修策略探讨[J].仪器仪表用户,2024,31(1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