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分析

作者

宁丽萍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二中, 山西 运城 043200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阐述其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方面内涵。分析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途径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策略,以及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优化对其形成的重要支撑。强调语文综合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为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引,助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塑造健全人格,提升综合能力,适应时代需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途径

0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新课改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致力于学生语言运用素养的培植与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文学意识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结构,增加学生主动意识,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心灵,带领学生深入语文文学世界,引导学生欣赏领会语言情感文学的美,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分析解构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领悟能力。

1语文综合素养的内涵解析

1.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基础层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字词、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构建起自身的语言体系。例如,在字词积累方面,学生学习众多实词、虚词、成语等,理解其含义、用法与搭配,从而能够准确地遣词造句。在语法学习中,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词性搭配、病句修改等知识,使表达更加规范、通顺。

1.2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要素。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要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分析祥子从勤劳善良到堕落自私的性格转变原因,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人性弱点等多方面因素,这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写作中,学生从构思文章框架、组织材料到确定主题思想,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条理的安排。

1.3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语文综合素养中彰显着独特魅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在诗歌教学中,学生领略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与情感美。如读《观沧海》,感受曹操笔下大海的雄浑壮阔之美以及诗人的壮志豪情之美。在散文教学里,体会散文的形散神聚之美、语言的优美灵动之美,如《春》中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之美。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作品的语言、形象、情感、意境等方面的品味与鉴赏,形成自身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情趣。进而在写作与口语交际中,能够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元素,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与表达。

1.4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综合素养的深厚底蕴。初中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多元世界文化的重任。在古代文学作品学习中,学生了解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如《论语》中的诸多篇章;感受道家的自然无为观念,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从古代诗词中领略不同朝代的文化风貌与诗人的精神境界,如唐诗的气象万千、宋词的婉约豪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与价值,并在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传承和创新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2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途径

2.1阅读教学中的素养培育

阅读教学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精读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语言、思想、文化内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例如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问学生“保尔·柯察金在面对重重困难时为何能坚守信念?他的信念对当代青少年有何启示?”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与人物精神。同时,开展泛读活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广泛涉猎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书籍,如文学类、科普类、历史类等。通过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在阅读中,学生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审美体验,深化文化理解,全方位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2写作教学中的素养彰显

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从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指导。在立意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感悟、文化传承等,确立有深度、有价值的主题思想,如以“传统文化的价值”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选材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经历、阅读积累、社会现象中选取新颖、典型的材料,如写关于友情的作文时,可选取生活中与朋友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事例。结构上,教授学生不同的文章结构模式,如总分总、分总、总分等,使文章条理清晰。语言运用上,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借鉴文学作品中的好词好句。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与教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将语文综合素养融入到每一篇作文之中。

2.3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素养锻炼

口语交际教学为语文综合素养的锻炼提供了实践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演讲等活动。小组讨论时,学生围绕特定话题如“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展开讨论,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沟通与合作能力。课堂辩论中,如“科技发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学生在准备辩论材料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话题,运用逻辑思维构建论点与论据,在辩论过程中,提升应变能力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演讲活动则要求学生在主题选择、内容组织、语言表达、体态语言运用等方面下功夫,如以“梦想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演讲,学生要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与恰当的体态语言向听众传达自己对梦想的理解与感悟,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交流互动中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

3总结

语文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内涵丰富多元,涵盖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个重要维度。通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有效途径,以及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优化等有力支撑,能够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坤.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六步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新教育,2024,(16):28-30.

[2]崔勇健.核心素养下育人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汉字文化,2024,(04):144-146.

[3]潘小彦.核心素养下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22):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