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

张丽 马艳洁

1镇赉县黑鱼泡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省白城市137300 2镇赉县镇赉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省白城市137300

摘要:大豆作为一种广泛种植的大田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农业价值。大豆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在饲料、食品加工、生物柴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大豆种植关键技术的认识与掌握,是实现大豆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掌握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其次探究了大田作物大豆种植的关键技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田作物;大豆;种植关键技术

引言

大豆种植关键技术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关键。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搞好田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大豆的潜力,实现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在今后的几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大豆栽培技术也将不断地进行革新,以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持续发展。

1.掌握大豆种植技术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大田作物大豆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大豆是重要的蛋白、油脂资源,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畜牧业和工业生产。由于大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全球需求不断增加。首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是保证国家粮食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的食品,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其次,科学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大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合理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农民掌握了大豆栽培技术后,将会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时,掌握大豆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达到节约资源、绿色生产的目的。长期来看,它不仅有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而且可以缓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掌握适用于田间作物的大豆栽培技术,对农业生产、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最终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可持续生产,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及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大田作物大豆种植的关键技术

2.1.土壤准备

土壤准备是大豆生产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最终的产量。首先,选择合适的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大豆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高。这种土壤结构为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肥条件。选好场地后,要彻底翻耕,使土壤变得更疏松、更透气。翻耕要深到20-30 cm,以保证根系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同时,结合翻耕施用有机肥或复混肥,补充养分,培肥地力。针对前茬作物残留病虫害问题,应采取土壤消毒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翻耕施肥完成后,要做细致的整地工作,把土壤弄得很细,很平整,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大豆播种的土壤条件。

2.2.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是大豆生产的根本,选育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选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选用具有较好适应性和抗逆性的品种。同时要求种子饱满,无病虫害,发芽率高。为提高种子萌发率,提高其抗逆能力,应在播种前对其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晒种、拌种和包衣三种。晒种是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来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从而提高种子萌发率。拌种与包衣可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埋或拌种,以提高其抗病、抗逆能力,为其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2.3.播种与密度控制

播种时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一般而言,适宜的播种时期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墒情而定。在适宜的播种季节,要选择无风的晴天播种,才能保证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严格控制密度;播种密度过大,植株间竞争加剧,影响光照、通风,造成产量下降;播种密度过小,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因此,要实现大豆高产高效,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2.4.田间管理

在大豆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为了保证大豆的健康生长,必须加强对大豆生长发育的管理。首先,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大豆对水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过多的水又会阻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墒情等情况适时灌水、排水。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水分充足;雨季要加强排水工作,防止田间积水。其次,不能忽视营养的管理。大豆生长发育对 N、 P、 K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因此,在大豆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在生长前期,施用氮肥,促进作物生长;为了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在中、后期应增加磷、钾的用量。另外,病虫害防治也是田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易受蚜虫、豆荚螟和锈病等病虫害的侵害。因此,要定期检查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选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但在使用时要注意用量及使用方式,以免对环境及人类造成伤害。此外,还要注意杂草的管理。杂草是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定期清除杂草,保证田间无杂草。可选用除草剂,但在除草时要注意选用合适的除草剂,以免对大豆造成伤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掌握并应用栽培技术,是提高大豆产量与品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豆生产过程中,从土壤准备、选种处理、密度控制、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需综合考虑,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未来,随着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在今后大豆种植中还会出现更多创新技术,进一步促进大豆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朵玉玲.关于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家参谋,2022(22):36-38.

[2]卢小鹤.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分析与研究[J].河北农机,2020(11):19+21.

[3]贺庆艳.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07):130-131.

[4]刘洪亮.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分析与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185+190.

[5]边泽江.大田作物大豆的种植技术[J].河北农业,2019(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