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尔斐专家评价下的济南市泉水现状及开发路径研究
陈文静 任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泉城济南,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众多的泉水景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泉水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采用特尔斐专家评价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的方式,对济南市泉水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路径。
关键词:特尔斐专家评价法 泉水现状 开发路径
0.引言
济南市泉水资源丰富,素有“泉城”之美誉。泉水不仅是济南市的自然景观,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污染加剧等问题,泉水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特尔斐专家评价法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首先用于技术预测,它以匿名方式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该方法具有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评价结果统计特性等特点,能有效避免专家受心理因素影响,通过多轮反馈使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并以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定量处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济南市泉水资源现状分析
1.1地理与历史背景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南依泰山,北临黄河,地下水资源丰富,泉水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美誉。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文学作品,济南的泉水一直是人们讴歌和赞美的对象。泉水不仅是济南市的自然景观,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见证了济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1.2泉水现状分析
2025年3月济南市城乡水务局最新调查统计,全市有名在册的天然泉水达1209处,其他散布民间的小泉不计其数,是名副其实的“千泉之城”。然而,部分泉眼因降水偏少、人为破坏、阻塞等原因已不再喷涌。泉水流量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且年均水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地下水开采、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均对泉水水量产生影响,泉水周边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破坏,如植被覆盖、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等受到影响,泉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面临挑战。
2.特尔斐专家评价法
选择在泉水研究、水资源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通过多轮匿名函询,向专家发放咨询表,内容包括济南泉水现状的各个方面,要求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和提出意见。回收咨询表后,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并反馈给专家进行下一轮咨询,经过3—4轮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
2.1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
研究立足城乡泉水节点的生态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社会文化和美学功能四项主要功能,分别建立泉水景观节点评价准则、城乡河道链接路径两个层面,邀请园林绿化、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地理遥感等方面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对各因子赋予权重。
2.2泉水节点评价准则
水量是泉水节点的最基本的功能,能够衡量泉水节点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
喷涌度泉水节点的最基本的功能,能够直观展现泉水节点的活跃程度与生命力。
绿化覆盖率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
泉水的知名度是衡量泉水节点被公众认知和了解的程度,是泉水节点吸引力的重要体现。
保护度是衡量泉水节点及其周边环境受到保护的程度,是确保泉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指标。
参与度是衡量公众对泉水节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对泉水文化的认知程度的重要指标。
2.3综合评价结果
趵突泉群、五龙潭泉群、黑虎泉群、百脉泉群、珍珠泉群在水量和喷涌度方面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跃程度,具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绿化覆盖率较高,提升了城市的绿化水平,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观袈裟泉泉群、白泉泉群、涌泉泉群、洪范池泉群、玉河泉泉群存在着水量同样充足、喷涌度同样强劲,但是,这些泉群的知名度低,公众对其认知和了解的程度不高,垃圾污染较为严重,绿化覆盖率较低,限制了其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无人知,无路达,无景观,无人玩的问题。
综合各项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济南泉水开发路径综合效能评估报告,为后续的泉水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济南市泉水可持续开发路径
3.1加强泉水保护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泉水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广应用节水技术,保障泉水持续喷涌。
3.2挖掘泉水文化内涵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泉水旅游产品,如泉水浴场、泉水美食、泉水民宿等,打造泉水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济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举办泉水文化节、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泉水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3.3推动泉水旅游发展
优化旅游线路:根据济南泉水的分布特点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情况,优化泉水旅游线路,将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著名泉群与周边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等有机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4.结语
通过特尔斐专家评价法,全面了解了济南市泉水现状,明确了泉水在保护、利用和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的生态保护优先、文化挖掘与传承、旅游开发升级和优化泉水利用等开发路径,有助于实现济南泉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让泉水这一珍贵资源为济南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城市形象提升做出更大贡献。未来还需持续关注泉水动态,不断完善保护与开发措施,确保泉城特色得以长久延续。
参考文献
[1]薛佳明,魏雯.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国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园林,2021,38(11):47-54
[2]陈林,王洁宁.济南泉水空间恢复性评价及其健康效益分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1,36(3):39-44
[3]王海洋,高芳岚,张哲铭. 基于重构生态功能的农村生态河道治理[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2):154-158
[4]薛明月,王成新.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泉水型旅游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以济南市趵突泉景区为例[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 1) : 65-67
[5]李虎,李罡,武朝军.济南泉域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与泉水保护[J].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19,1(2):128-130
在城市设计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特殊地形,如废弃场地、污染地块、低洼地等。本项目的经验表明,面对这些特殊地形,不应简单地回避或大规模改造,而是要综合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原位处置、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科学地对这些场地进行功能重塑,从而转化为生态公园、创意产业园等,也可以根据特殊地形的特点调整功能布局,如在地质不稳定区域设置绿化缓冲带或休闲广场,既保障安全,又提升空间品质。这种对特殊地形的合理处理,有助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其重新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3.2 顺应自然地形的竖向设计:减少环境影响并营造特色空间
本项目在竖向设计上,充分展现了对自然地形的尊重与巧妙利用。若忽视地形条件进行大规模动土,不仅会耗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等问题。相反,充分尊重地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工程,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另一方面,顺应地形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可以营造出错落有致、丰富多样的城市景观,为使用者带来独特的空间体验,增强城市空间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从更广泛的城市设计角度来看,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复杂地形时,应优先考虑顺应自然地形进行设计。城市建设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而是要充分挖掘地形的潜力,将地形劣势转化为设计优势。例如,利用地势高差打造立体的交通系统、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以及独特的建筑群落,使城市与自然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这种地形地貌为项目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创造独特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了机遇。
四、结论与展望
建始县文化体育教育综合体项目在设计结合自然方面的实践,为顺应自然地形进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了多维度的成功范例,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与建设中,可进一步推广本项目所采用的理念和方法。在竖向设计上,深入研究地形地貌,探索更多创新的设计手法,充分挖掘地形潜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营造出独特且高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将更多的废弃地或污染地块转化为城市的生态亮点。通过这些努力,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城市设计(第三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
[2] 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