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在板坯生产中的应用与优化
严敏 肖鹏 曹政金 胡励克
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钢轧厂 湖北省 鄂州市 436002
摘要: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板坯生产工艺的革新迫在眉睫。本文深度聚焦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全面解析其在板坯生产各关键环节的应用精髓,从炼钢到连铸,精准把握技术要点。深入探究设备升级、流程再造、质量严控等优化路径,并阐述技术、资金、制度等实施保障举措,助力钢铁企业突破生产瓶颈,提升板坯品质与生产效率,重塑市场竞争优势。
关键词:高效炼钢连铸工艺;板坯生产;应用;优化
引言
钢铁行业风云变幻,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板坯作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其生产工艺水平直接左右企业兴衰。高效炼钢连铸工艺以其高效、稳定、优质的显著优势,宛如一把 “利刃”,为钢铁企业开辟降本增效的新通道。深入挖掘该工艺在板坯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并持续优化,对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意义非凡,亟待深入研究。
一、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在板坯生产中的应用要点
1.1 炼钢环节工艺应用要点
炼钢环节是奠定板坯质量基础的关键阶段。在高效炼钢工艺中,转炉炼钢广泛应用溅渣护炉技术,通过向炉内添加特定的调渣剂,利用高压氮气将炉渣喷溅到炉衬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渣层,有效延长转炉炉衬寿命,减少炉衬更换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铁水预处理工艺,对铁水中的硫、磷等杂质进行深度脱除。例如,通过喷吹石灰粉、苏打粉等脱硫剂,可将铁水硫含量降低至极低水平,为后续炼钢提供优质原料,确保板坯的纯净度,提升板坯在深加工过程中的性能表现。
1.2 连铸环节关键技术应用
连铸环节直接决定板坯的成型质量与生产效率。高效连铸工艺采用高拉速技术,通过优化结晶器结构与冷却系统,提高铸坯的拉坯速度。例如,使用高效的铜管结晶器,其独特的内腔设计能更好地适应铸坯的凝固收缩,配合强化冷却技术,在保证铸坯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拉速,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板坯产量。电磁搅拌技术也在连铸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结晶器、二冷区等位置施加交变磁场,促使钢液产生强烈搅拌,改善铸坯内部的凝固组织,减少中心偏析与疏松缺陷,提升板坯内部质量,满足高端产品对板坯质量的严苛要求。
1.3 板坯生产流程衔接要点
顺畅的生产流程衔接是实现高效生产的保障。在原料供应方面,建立精准的物料配送系统,根据炼钢与连铸的生产节奏,及时、准确地将铁水、废钢等原料输送至指定位置,避免因原料短缺或积压导致生产中断或效率降低。炼钢与连铸工序之间,采用红包出钢与热送热装技术,即高温钢水不经过降温处理,直接装入连铸机进行浇铸,减少钢水热量损失,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在板坯后续处理环节,合理安排铸坯的切割、精整、检验等工序,确保各环节紧密配合,实现板坯从生产到成品交付的高效流转。
二、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在板坯生产中的优化方向
2.1 设备优化升级方向
设备优化升级是提升工艺水平的硬件支撑。对于炼钢设备,可将传统的顶吹转炉升级为顶底复吹转炉,底部吹入惰性气体或氧气,强化熔池搅拌,使钢液成分与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炼钢反应效率,降低钢铁料消耗。在连铸设备方面,研发新型的连铸机扇形段,采用先进的液压振动装置,精确控制结晶器振动参数,改善铸坯表面质量,减少振痕深度。同时,引入智能化的设备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提高生产连续性。
2.2 工艺流程改进方向
工艺流程改进旨在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瓶颈与浪费。优化炼钢工艺路线,采用 “一罐到底” 的运输模式,减少钢水倒罐次数,降低钢水温降与二次氧化风险,提高钢水质量与生产效率。在连铸工序中,实施动态轻压下技术,根据铸坯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情况,实时调整连铸机扇形段的压下量,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与疏松问题,提升板坯内部质量。此外,整合上下游工艺流程,建立一体化的生产管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计划、调度、质量控制等环节的协同运作,提高生产流程的整体协调性与响应速度。
2.3 质量控制优化策略
质量控制优化是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板坯需求的关键。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成品出厂,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与跟踪。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迅速追溯到问题源头,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运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技术,如在线的板坯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利用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实时检测板坯表面的裂纹、夹杂等缺陷,及时发现并剔除不合格产品。加强过程质量控制,通过优化炼钢与连铸的工艺参数,建立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对板坯质量的精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三、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在板坯生产中优化实施保障
3.1 技术研发与人才保障
技术研发与人才是优化实施的核心动力。钢铁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克高效炼钢连铸工艺优化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如新型炼钢炉渣体系的研发、连铸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等。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涵盖钢铁冶金、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等多领域的技术团队,为设备维护、工艺改进、质量控制等提供专业支持。定期组织员工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员工整体技术水平,确保优化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3.2 资金投入与成本管控
资金投入与成本管控是优化实施的经济基础。企业设立专项优化资金,用于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补贴与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成本管控方面,对优化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通过优化项目实施流程,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在生产运营阶段,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能源消耗成本与原材料采购成本,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3.3 制度建设与监督机制
制度建设与监督机制是优化实施的制度保障。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在工艺优化过程中的职责与操作规范,确保各项优化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违规操作与质量问题严肃问责。设立专门的优化项目监督小组,定期对优化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优化方案,确保高效炼钢连铸工艺优化工作能够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标。
四、结论
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在板坯生产中的应用与优化,是钢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举措。通过精准把握工艺应用要点,深入探索设备、流程、质量控制等优化方向,并强化技术、资金、制度等实施保障,钢铁企业能够显著提升板坯生产效率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持续优化高效炼钢连铸工艺,将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
[1]安振亮.优化炼钢工艺确保高效连铸的钢水质量[J].中国金属通报,2023,(11):144-146.
[2]李立勋,田伟,李杨,等.冶金模型定义的数字化炼钢连铸工艺[C]//中国金属学会.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炼钢与连铸.河钢集团唐钢公司;,2023:214-221.
[3]程东,刘青松.基于固定时间下预防性维修的炼钢连铸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2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