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杨东生

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业有限公司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6200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化采矿机械管理体系中的创新性应用,系统性地阐述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对于提升采矿机械设备管理效能、优化运营成本结构以及强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多重价值。通过深入剖析当前采矿机械管理领域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不全面、故障预警机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痛点,本文从三个关键维度展开论述:首先,在设备实时监控与智能故障诊断方面,详细分析了物联网传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场景;其次,在智能调度与资源优化配置层面,探讨了人工智能算法在设备调度决策中的实现路径;最后,在维护保养智能化转型方面,研究了预测性维护技术的实施策略。本研究旨在为采矿企业构建智能化机械管理平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推动传统采矿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手段;采矿机械管理;故障诊断;智能调度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矿行业也面临着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机遇。采矿机械作为采矿作业的关键设备,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采矿生产的效率、成本和安全性。传统的采矿机械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设备监控不及时、调度不合理、维护保养缺乏针对性等,已难以满足现代采矿行业高效、安全、环保的发展需求。智能化手段的引入为采矿机械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运用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对采矿机械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精准维护,有效提升采矿机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深入研究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采矿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二、采矿机械管理现存问题

2.1 设备监控与故障预警能力不足

传统的采矿机械监控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简单的仪表监测,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无法实时、全面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人工巡检存在时间间隔长、主观性强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简单的仪表监测只能获取有限的运行参数,对于复杂的设备故障无法准确预警。例如,在一些大型采矿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等运行过程中,关键部件的磨损、老化等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生产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机械调度与资源配置不合理

采矿作业通常涉及多种类型的采矿机械协同工作,然而目前采矿机械的调度往往缺乏科学规划,多依靠经验进行安排。这导致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例如,在矿场的物料运输环节,可能会出现部分运输车辆闲置,而部分车辆过度使用的情况,无法根据实时的开采进度和物料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使得整体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对设备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的全面了解,在资源配置上也难以做到优化,增加了生产成本。

2.3 维护保养缺乏精准性

采矿机械的维护保养大多遵循固定的周期或运行时长进行,这种定期维护的方式缺乏对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的精准考量。部分设备可能在未达到维护周期时就已经出现故障隐患,而部分设备在维护周期内并未充分使用,却仍进行维护,造成了维护资源的浪费。此外,传统维护方式主要依靠维修人员的经验判断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难以快速准确地解决,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延长,影响生产进度。

三、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3.1 设备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化

利用传感器技术,在采矿机械的关键部位安装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振动频率、转速等。通过无线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建立设备故障模型,当监测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能够迅速发出预警信号,并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可能的故障原因。例如,当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挖掘机工作臂的振动异常时,系统可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故障模型,判断是由于部件松动还是磨损导致,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此外,还可利用人工智能中的机器学习算法,使系统不断学习设备的运行规律和故障特征,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2 智能调度与优化配置

构建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能调度系统,实时获取采矿现场的设备位置、运行状态、工作量等信息。结合采矿作业计划和实时生产数据,运用智能算法对采矿机械进行动态调度。例如,在物料运输过程中,系统根据矿场不同区域的物料产量、运输距离以及车辆的载重量、行驶速度等因素,自动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合理分配运输任务,确保车辆的高效运行。同时,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预测设备的产能和性能变化,提前调整资源配置,避免设备过度使用或闲置。如在开采量增加时,系统可提前调度更多的采矿机械投入生产,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3.3 维护保养智能化

借助设备监控获取的实时数据和故障诊断结果,实现维护保养的智能化。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健康状态,制定个性化的维护保养计划,改变传统固定周期维护的模式。例如,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适当延长维护周期;对于出现故障隐患的设备,及时安排维护。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维修人员提供可视化的维修指导。维修人员通过佩戴相关设备,能够直观地看到设备内部结构和故障位置,按照系统提示的维修步骤进行操作,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建立设备维护知识库,记录各类设备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方便维修人员查询学习,提升维修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智能化手段应用效果及挑战

4.1 应用效果

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中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设备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化,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将故障解决在萌芽状态,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进而提升采矿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智能调度与优化配置使采矿机械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维护保养智能化实现了精准维护,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提高了维修质量和效率。

4.2 面临挑战

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采矿环境复杂恶劣,如高粉尘、高湿度、强电磁干扰等,对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研发适应恶劣环境的智能硬件设备。另一方面,智能化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此外,采矿企业员工的智能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对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操作与管理能力。

结语

智能化手段在采矿机械管理中的应用是采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升采矿机械管理水平、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智能化手段将为采矿行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可靠的安全生产保障。采矿企业应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技术企业的合作,不断探索和优化智能化管理方案,培养适应智能化发展的专业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牟清举.矿井智能胶带机的设计分析[J].河北农机,2018,(06):54-55.

[2] 李建军.矿山井下主配设备安全预警关键技术研究[D].   中南大学,   2013.

[3] 翟国栋.综采工作面人机环境系统安全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作者简介:姓名:杨东生  出生年月:1987年10月  性别:男民族:蒙古族  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学历:本科职称:初级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露天采剥、智慧矿山应用  单位全称: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业有限公司  单位省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