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教学效果改进方案探讨

作者

金红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70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详细阐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教学效果改进方案,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个性化,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计算机教学;改进方案​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其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教学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人才的质量。通过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行为模式和需求偏好,从而为教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

在许多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1.2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然而,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进度和评价标准,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

1.3 教学评价不全面​

当前计算机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相对不足。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也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二、大数据分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2.1 提供精准教学依据​

大数据分析能够收集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学习时间、学习行为、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精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精准教学。​

2.2 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

基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例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基础知识巩固的学习资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2.3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教学效果改进方案​

3.1 建立教学大数据平台​

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教学大数据平台,用于收集、存储和管理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该平台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功能,能够实时采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学习结果数据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数据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将分析结果以直观的可视化形式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决策和学习改进提供依据。​

3.2 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

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利用教学大数据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进度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每个群体具有相似的学习特征和需求。​

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以及学习资源的选择等方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并提供更多的基础练习资源;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教学内容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知识,采用项目驱动、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加快教学进度,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项目和拓展资源。​

3.3 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

利用教学大数据平台,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视频等学习资源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项目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教师利用教学大数据平台,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将学生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和兴趣上具有互补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则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项目设计和教学方法。​

3.4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在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教学大数据平台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以考试成绩为主,同时结合学生的项目成果、作品展示等进行综合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量化评估,如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准确率、考试成绩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定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档案分析等方式进行。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潜力。​

结论​

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改进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教学大数据平台,实施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和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改进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艳芳.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1):176-177.

[2]陈玲.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7):126-127.

[3]曲兴田,王宏一,刘海忠,孙慧超,张昆.基于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7):244-246.

作者简介:金红(1984.1-)女,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本科学历,计算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