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汽车驾驶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分析

作者

顾文军

中国电科第二十八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07

摘要:现在汽车越来越常见,道路上的车流量越来越密集。驾车出行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车辆增多了,道路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驾驶员行车安全隐患问题展开分析,并积极探寻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安全教育;车辆维护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道路上车流量随之增加,汽车已成为大家出行、运输的常用工具。道路上车辆增多了,随之产生的道路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受伤,甚至失去生命,以及经济损失越来越多,而由于驾驶员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成为主要原因之一。驾车时,由于驾驶员状态不好、车辆故障、道路环境复杂等原因发生的各种交通事故,不仅威胁到人车安全,同样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安全隐患,找到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驾驶员安全隐患分析

(一)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

在车辆驾驶过程中,人员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最直接。驾驶员由于工作忙,经常长时间驾车,容易造成疲劳驾驶、反应速度变慢、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加大了事故的发生几率。有些人开车时的不良习惯,比如:超速、随便变道,甚至边开车边看手机等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为道路安全带来隐患。另外,一些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道路交通规则行为,加之身体不适、心理压力大等原因,极易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手忙脚乱,威胁行车安全。

(二)车辆方面的安全隐患

车辆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不少车辆因使用频繁,维护保养不及时,零部件磨损严重,车辆性能也随之下降,如果制动、转向这些关键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些驾驶员抱有侥幸心理,车辆小故障不及时维修,“带病”上路,大大增加了事故风险的发生【1】。此外,部分车辆配置不符合实际需求,货物摆放不当阻挡了驾驶视线,或是安全设备缺失、失效,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三)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

单位车辆管理方面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实用,考核标准不严格,违规行为得不到严肃处理,将难以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车辆调度不够科学,没有合理安排好驾驶员的工作与休息,没有充分考虑到车辆的状况和路线风险,也容易加重驾驶负担,埋下安全隐患。此外,配备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派车软件,实际运用不足,未能有效监控车辆行驶和驾驶员操作,功能发挥不充分,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安全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情况。

二、汽车驾驶员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一)强化人员管理

驾驶员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驾驶习惯,以及身体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驾驶员疲劳驾驶、违规操作,或者不重视安全法则,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及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让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影响企业的声誉。为了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企业要从多个方面强化人员管理。首先,要完善驾驶员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驾驶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要实用,例如:交通法规、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安全驾驶技巧等,都应该讲到说到学到【2】。特别是针对长途驾驶、复杂路况处理这些情况,能够做到模拟训练,让驾驶员多积累经验,提高应对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考核标准必须严格,平时的违规操作要记录下来,如果考核不过关,就得暂停驾驶资格,重新培训学习。其次,企业要关心关爱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安排工作任务时,不能让驾驶员长时间连续驾驶,要保证驾驶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同时,给每个驾驶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安排体检,一旦发现会影响驾驶的身体疾病,及时调整岗位,待身体康复后再重新安排上岗。此外,通过心理辅导、关心关爱员工家庭、组织团建活动等方式,帮助驾驶员缓解工作压力,让驾驶员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安心工作。最后,企业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派车软件,对驾驶员进行动态管理。通过车载设备和手机终端,实时监督驾驶行为,一旦发现超速、疲劳驾驶等危险操作,马上发出预警。之后,再结合软件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保障车辆安全

车辆状况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车辆保养不及时,零部件磨损老化情况不及时处理,车辆“带病”坚持上路,又或者车辆配置不适合实际用途,就好比在身边埋下了“定时炸弹”。一旦出事,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企业也会因高额的维修费用,承受不小的经济损失。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车辆维护管理制度【3】。首先,要制定详细的维修保养计划,根据车辆的使用频率和年限,明确每辆车的保养周期和具体项目。定期对发动机、刹车系统、轮胎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不放过任何一个潜在隐患。同时,为每辆车建立专属档案,把每次保养、维修的时间、内容都详细记录下来,从车辆购入到报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此外,要严格管理规定,绝不能让存在故障的车辆上路,车辆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安排维修,修好后还需由专业人员仔细检查评估,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在车辆配置方面,企业同样要高度重视。购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用途,要兼顾舒适性和安全性。另外,灭火器、急救箱、安全锤等必备的安全设备,不仅要配备齐全,还要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确保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这些设备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三)优化管理流程

科学的管理流程对企业用车至关重要,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能够把人员、车辆和各种资源连接起来,让管理更高效,大大减少安全隐患。因此,企业必须重视管理程序,通过优化管理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首先,要在车辆调度管理上下功夫。派车软件就是个好帮手,通过软件安排车辆和驾驶员时,要把车辆状况、行驶路线,以及驾驶员的工作强度都考虑进去【4】。比如,车况不太好的车,就不能安排长途任务;驾驶员连续工作时间长了,也得让他们歇一歇,不能超负荷驾驶。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时监督调度情况,发现问题马上调整,保证任务分配既合理又高效。另外,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也很重要,遇到突发情况时,如:车辆半路抛锚、极端天气等等,能够迅速调配车辆、重新安排替换人员,减少危险的发生。其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将车辆监控、驾驶员管理、调度安排等融合到一起,让数据互相“通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仔细研究车辆运行、驾驶员行为数据,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日常还要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派车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企业用车管理保驾护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车辆和驾驶员的安全管理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到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单位的正常运转。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人员、车辆和管理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保养不到位、调度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都很常见。因此,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车辆和人员的安全管理,要把强化人员管理、保障车辆安全、优化管理程序等预防措施扎扎实实落实下去。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派车软件,提升管理水平,减少道路安全隐患发生,为单位的科研生产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江柏平.汽车驾驶员安全隐患预防与对策[J].时代汽车,2024,(11):184-186.

[2]杨周,汪长柳.提升汽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能力的对策研究[J].时代汽车,2023,(02):187-189.

[3]陈春河.汽车驾驶安全隐患与预防策略[J].时代汽车,2021,(23):197-198.

[4]舒建军.汽车驾驶员安全行驶的保障对策思考[J].时代汽车,2021,(19):195-196.

4.1.2 实际应用效果

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某山区输电线路安装该系统后,提前预警雷电活动,运维人员可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如加强巡检、降低线路负荷等,使雷击跳闸次数减少了 ,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同时,该系统为电力企业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防雷措施。

4.2 基于线路状态监测的预警技术

4.2.1 监测原理

通过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绝缘子泄漏电流、导线温度、微风振动等参数。当监测参数出现与雷击故障前特征匹配的异常变化时,系统判断可能发生雷击故障并发出预警。例如,当绝缘子泄漏电流突然增大且持续一段时间,可能预示绝缘子即将遭受雷击。通过建立绝缘子泄漏电流与雷击故障的关联模型,设定合理预警阈值,实现精准预警。

4.2.2 技术优势

该技术针对性强、实时性好,直接监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能及时准确发现潜在雷击故障隐患。与智能运维系统结合,可实现对线路全方位监控。例如,在某重要输电线路安装该预警技术设备后,成功预警多次可能的雷击故障,避免了停电事故发生,提高了线路运行安全性。

5. 案例分析

辽宁省某电网公司在部分输电线路应用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以一条 220kV 输电线路为例,该线路穿越山区,雷电活动频繁。安装行波定位装置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后,在一次强雷电天气中,雷电监测预警系统提前 30 分钟发出预警,运维人员做好应急准备。随后线路发生雷击故障,行波定位装置在 2 分钟内确定故障点位置,距离线路一端 处。运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修,快速恢复供电。相比以往未采用这些技术时,故障定位时间大幅缩短,停电时间减少了 以上,有效保障了电力供应稳定性。

6. 结论与展望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行波定位、基于故障电流相位比较的定位技术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基于线路状态监测的预警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势,也存在一定不足。未来,需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如提高行波定位技术在复杂线路环境下的精度,优化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预警准确性。同时,加强多种技术的融合应用,开发更智能、精准的雷击故障定位与预警系统,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保障,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声宇 .500kV 架空输电线路故障诊断与定位技术研究 [J]. 电力设备管理 ,2024,(23):57-59.

[2] 侯仕杰 , 李宇 , 李翔 , 等 . 基于知识图谱的输电线路故障识别与位置定位技术研究 [J]. 电气自动化 ,2024,46(06):109-112+116.

[3] 陈杰 . 架空输电线路智能故障诊断与快速定位技术研究 [J]. 电力设备管理 ,2024,(23):48-50.

[4] 王朝金 . 高压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与分析 [J].电力设备管理 ,2024,(14):167-169.

[5] 邵毕成.基于EWT理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识别与定位研究[D].吉林省 : 东北电力大学 ,2022.DOI:10.27008/d.cnki.gdbdc.2022.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