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体污染源的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作者

侯章瑞

武汉格云环保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430223

一、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水体污染源种类繁多,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这些污染源持续向水体中排放有害物质,对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实时监测水体污染源,准确分析监测数据,能够及时掌握污染源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体污染源实时监测技术

(一)在线自动监测技术

水质参数传感器:通过在水体中安装各种水质参数传感器,如 pH 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化学需氧量(COD)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能够实时监测水体中相应参数的变化。这些传感器利用电化学、光学等原理,将水体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通过数据采集系统传输到监测中心。例如,COD 传感器通过测量水样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氧化反应所消耗的氧量,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自动采样设备:自动采样设备能够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或触发条件,对水体进行自动采样。这些采集的水样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分析,以获取更详细的水质信息。同时,自动采样设备还可以与在线监测仪器配合使用,对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准。例如,一些自动采样设备可以根据流量比例进行采样,确保采集的水样能够代表水体的整体情况。

(二)遥感监测技术

卫星遥感:利用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大面积水体进行观测,能够获取水体的颜色、温度、悬浮物浓度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识别水体中的污染源分布和扩散情况。例如,卫星遥感图像可以显示水体中由于工业废水排放导致的颜色异常区域,从而初步确定污染源的位置。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周期性观测等优点,能够及时发现水体污染的宏观变化。

无人机遥感:无人机遥感具有灵活性高、机动性强的特点,可以在低空对特定水体区域进行详细监测。无人机可以携带高分辨率相机、多光谱传感器等设备,获取水体的详细图像和光谱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水体中的微小污染源,如小型排污口、养殖污染等。同时,无人机还可以实时传输监测数据,为现场应急处理提供支持。

(三)生物监测技术

指示生物法:利用对水体污染敏感的生物作为指示生物,通过观察它们的生长、繁殖、行为等变化来反映水体污染状况。例如,一些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它们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会发生改变。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示生物的情况,可以实时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健康状况。

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识别元件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它利用生物分子与污染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生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行检测。例如,酶传感器可以利用特定的酶对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通过检测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来确定污染物的浓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水体中特定污染物的快速、实时监测。

三、水体污染源数据分析方法

(一)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对监测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进行描述。例如,计算某一时间段内水体中某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可以了解该污染物的总体水平;计算标准差可以评估数据的波动情况,判断污染源排放的稳定性。

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了解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污染源的特征。例如,通过分析 COD 和氨氮的相关性,可以判断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污染源或具有相似的污染途径。相关性分析可以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计算。

(二)数据挖掘方法

聚类分析:将监测数据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类,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归为一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及其分布规律。例如,对不同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型、生活污染型和农业污染型等,为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分类算法:利用历史监测数据和已知的污染源信息,建立分类模型,对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类预测。例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算法可以根据水质参数和其他相关特征,判断水体污染是否来自某一特定类型的污染源,从而实现对污染源的快速识别。

(三)模型预测方法

水质模型:根据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建立水质模型来模拟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扩散过程。常用的水质模型有一维、二维和三维水质模型,通过输入监测数据和相关参数,模型可以预测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趋势。例如,在河流污染模拟中,一维水质模型可以根据河流的流量、流速和污染源排放情况,预测下游不同位置的水质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对监测数据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等,预测未来的水质变化。时间序列分析可以考虑到数据的时间相关性,捕捉到水质变化的趋势和周期性规律,为污染预警和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四、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的应用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城市河流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为了有效治理河流污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水体污染源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

(二)监测与分析过程

实时监测: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安装了在线自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参数传感器和自动采样设备,实时监测 COD、氨氮、pH 等水质参数。同时,利用无人机遥感定期对河流进行巡查,监测河流的整体污染状况和可能的污染源位置。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参数的均值、标准差等指标,分析水质的变化趋势。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时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发现污染源的排放规律。利用水质模型模拟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过程,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水质变化。

(三)应用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与数据分析,准确掌握了河流的污染源分布和排放规律,为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对工业污染源进行严格监管,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五、结论

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对解决水体污染至关重要。先进的监测技术能实时获取污染信息,而科学的数据分析能从监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支持污染防治决策。尽管已有进展,但监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适应性仍需改进。未来,需研发新技术,加强多学科合作,提升监测与分析水平,促进数据共享和合作,以支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郭昊辰.基于水质单因子指数的水体污染源识别与指标阶段变化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4,49(09):129-133.

[2]杨典.面向新生水污染的数据溯源分析和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3]梁华炎.论水体污染源监测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9):132.DOI:10.16317/j.cnki.12-1377/x.2013.09.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