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影响类企业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
熊新花
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 云南省怒江州 671401
污染影响类企业环境保护自主验收是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解决方案,以促进自主验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1. 自主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监督与管理缺失
在自主验收工作里,监督与管理的缺失是一大顽疾。当前,部分监管部门对自主验收工作的关注度不足,缺乏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未能对企业自主验收行为进行全程跟踪与严格把控。这导致企业在验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规范操作,如验收程序简化、关键环节省略等情况时有发生。例如,一些建设项目在环保设施验收时,未按规定对设施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监测,仅凭借主观判断便认定设施合格。同时,由于管理不到位,对企业自主验收报告的审核也流于形式,难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验收工作无法真实反映项目实际情况,严重影响了验收结果的权威性与可靠性,削弱了自主验收对建设项目质量把控的重要作用。
1.2 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
数据作为自主验收的关键依据,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数据问题频发。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为使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在数据采集环节弄虚作假。例如,在污染物排放数据监测中,故意调整监测设备参数,使监测结果低于实际排放值。同时,数据记录和整理过程也存在混乱现象,不同来源的数据缺乏有效整合与校验,导致数据之间相互矛盾。此外,一些企业在数据报告中,对不利数据进行隐瞒或篡改,夸大项目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达标情况。这些虚假、不准确的数据严重误导了验收决策,使不合格项目可能蒙混过关,给环境、安全等带来潜在风险,破坏了自主验收工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1.3 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不足
许多企业在自主验收工作中暴露出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的严重欠缺。部分企业将自主验收视为一种形式,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开展工作,并未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项目对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忽视环保设施的同步建设与有效运行,导致环保设施简陋、老化或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在验收时,也只是敷衍了事,不愿意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全面、深入的验收工作。这种意识的淡薄使得企业在自主验收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无法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不仅影响了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周边环境和公众利益构成威胁,阻碍了自主验收工作目标的实现。
2. 应对策略探讨
2.1 强化监督与管理机制
要解决自主验收工作中的问题,强化监督与管理机制刻不容缓。监管部门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增加对企业自主验收工作的检查频次,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企业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开展工作。建立专门的验收监督小组,配备专业人员,对验收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审查,包括验收程序是否合规、验收资料是否完整等。同时,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对监督小组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激励其认真履行职责。对于发现企业存在违规验收行为的,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规成本,从制度层面约束企业行为,保障自主验收工作在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下规范开展,提升验收工作质量。
2.2 提升数据采集和报告的可信度
提升数据可信度是保障自主验收科学性的核心。首先,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制定详细、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明确各类数据的采集方法、时间间隔、采样位置等要求,确保数据采集的规范性与一致性。推广使用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减少人为干预。在数据报告环节,建立数据审核责任制,要求企业内部对数据进行多级审核,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签字确认。同时,引入第三方数据审核机构,对企业提交的数据进行独立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对于数据造假行为,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通过一系列措施,为自主验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3 加强企业环保教育与培训
加强企业环保教育与培训是提升企业环保与责任意识的关键手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培训活动,邀请环保专家、行业学者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授课,内容涵盖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知识,提高企业人员对环保工作的认知水平。通过举办环保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等活动,增强企业人员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定期向企业宣传典型环保违法案例,敲响警钟,促使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鼓励企业开展内部环保教育,将环保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转变企业对自主验收工作的态度,使其主动、积极地做好自主验收工作,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共进。
3. 促进自主验收工作规范化
3.1 完善自主验收制度与流程
完善的制度与流程是自主验收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自主验收制度,明确验收的范围、标准、程序以及各方责任。细化验收流程,将验收工作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和验收要点。例如,在验收准备阶段,明确企业需提交的资料清单、验收现场的准备要求等;在验收实施阶段,规定现场检查、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建立验收反馈机制,企业在验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向监管部门反馈,监管部门应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验收工作在规范的制度与流程框架内有序推进,提高验收工作的可操作性与透明度。
3.2 建立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
建立独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有助于提升自主验收工作的公正性与专业性。引入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企业自主验收工作进行全面评估。第三方机构不受企业利益影响,能够客观、公正地对项目建设情况、环保设施运行效果、数据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在评估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数据核实、技术分析等。评估完成后,出具详细的评估报告,指出企业自主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整改建议。监管部门依据第三方评估报告,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主验收工作,提高验收质量。
3.3 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
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是推动自主验收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保障。监管部门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企业自主验收报告、第三方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确保公众能够便捷获取。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设立举报渠道,对于公众举报的企业自主验收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同时,组织媒体对自主验收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曝光违规企业,形成舆论压力。通过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将企业自主验收工作置于公众视野之下,促使企业自觉遵守验收规范,提高自主验收工作的公信力,营造良好的自主验收工作环境。
4 结语:
污染影响类企业环境保护自主验收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可以提高验收工作的质量,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 污染影响类企业环境自主验收问题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2021(3): 56-63.
[2]张伟,刘芳. 自主验收中数据真实性问题探讨[J]. 环保管理与技术,2020(5): 78-85.
[3]杨阳,王强. 污染企业环保自主验收管理机制研究[J]. 环境科学论坛,2019(2):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