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赵洪梅
安徽职业技术学校智能制造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一、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可能
1、 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工科专业课教学非常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但却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陶冶[1]。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个问题更为突出。伟人曾说,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当今学生对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了解颇多,而具备的传统文化底蕴却相对薄弱,可以说目前大多高职学生是“文化不自信的”[2]。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3]。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学习传统文化,树立起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2、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工科学生大多不再学习语文科目。这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被切断后,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难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不利于学生保持长久浓烈的民族情感,也影响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虽然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社团、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文化讲座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专业课学习占据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其影响可长期地覆盖所有学生,使他们在习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利于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中国古代科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曾一度遥遥领先,是塑造民族精神和促进民族繁荣的强大动力[2]。记载这些科技成就的科技著作蕴含了丰富的机械制造专业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致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可作为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抓手。勤劳的中华民族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和总结加工,留下数目巨大的科技著作:“中国古代医药学的著作就有万种以上,数学著作也有上千种,农学著作 400 种[4]”。其中科技综合类代表作《考工记》、《天工开物》较为全面地记载了当时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就,挖掘其中蕴含的机械相关知识,将其恰当地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从专业角度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关于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调查
通过对教师访谈,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古代科技融入机械专业课教学必要且有优势,但需要对融入的方式还需要研究,素材也需要进行精心的整理。为探明学生对古代科技融入专业课教学的看法,在本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专业共 147 名学生进行了关于古代科技融入机械专业课教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 1-1、1-2 所示。
学生对古代科技著作的了解程度(图 1-1a):42.86%的学生了解并阅读过,42.18%的学生对此感兴趣但没阅读过,不想了解和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比 14.96%。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途径(图 1-1b):主要有查阅网上资料占 72.79%、阅读课外书占 65.99%、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点拓展占 61.9%。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引用古代科技的情况(图 1-1c):基本不引用的比例仅为7.48%、偶尔引用的比例为 44.22%、经常引用只做简单介绍的占 21.77%、经常引用并详细讲解的比例为 26.53%。

学生对机械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古代科技的态度(图 1-2a):40.8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7.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占学生的绝大部分。关于融入形式的调查(图 1-2b):知识点教学中穿插和课堂导入最受学生欢迎,比例分别为 75.51%和 72.79%。对于融入内容,学生对金属工艺学相关内容普遍比较感兴趣(图 1-2c):古代炼铁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古代金属加工工匠的分工与技艺、钟鼎等器物的铸造、古代热处理工艺和锤锻法制造刀斧、 锯、锉等铁器,都有超过 67%的学生选择。
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将古代科技融入机械专业课教学,但目前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建议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对融入形式和相关素材的研究。精心设计,开发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资源用于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滋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实践
1、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设计
针对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古代科技融入机械专业课教学进行设计。主要从《考工记》和《天工开物》中选取相关内容用于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的教学,用于课堂导入新课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或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提升。所选内容与教学重点紧密相关,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期达到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作用。对机械专业课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思路如表 2-1 所示:
2、 古代科技融入高职机械专业课教学的具体做法
按照教学设计,将古代科技具体内容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考工记》中介绍了何为百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辦民器。…” [5]。意思是说,百工是一国内的六种职官之一,可见当时手工业已从农业分化出来,且工匠在中国古代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百工之中有“攻金之工”,即加工金属的工匠,“攻金之工”又细分为筑氏、冶氏、桃氏等工匠,分别制造刀、矢、剑等器物。
三、结语
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凝结了中国先民的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相关的论述,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除本文列举的内容以外,古代科技著作中还有很多关于炼铁技术、热处理工艺、兵器制造等方面的素材,后期可以继续整理用于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于爱兵,刘洋,左锦荣,等.工科专业课教学融入传统文化[J].中国冶金教育,2021(02):27-30.DOI:10.16312/j.cnki.cn11-3775/g4.2021.02.008.
[2]谭蕾.中国古代科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23.DOI:10.27114/d.cnki.ghnau.2021.001343.
作者简介:赵洪梅,1988 年 1 月,安徽涡阳,讲师,硕士研究生,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年质量工程项目“精品在线课程-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2022yjjpkc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