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古诗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念特征
王新成
河北省承德市宽城县第三中学 067600
一、引言
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深厚的民族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单学科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古诗文全面深入的理解。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文教学带来新契机。它以主题为引领,整合多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构建更立体的学习环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二、目标的多元综合性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拓展
传统古诗文教学侧重语文知识与技能,如字词解释、诗句翻译、写作手法分析等。跨学科主题教学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更丰富多元。例如在“古诗中的节气文化”主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诗词中描绘节气的意象、语言,掌握诗词赏析技巧,还要学习地理学科中节气的形成原理、时间规律,以及历史学科中不同朝代节气习俗的演变知识。如此,学生对节气诗词的理解从单纯文学层面延伸到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领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深化
跨学科主题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与方法培养。在“探寻古诗中的建筑美学”主题活动中,学生需运用语文学科的文本解读方法,从诗词描绘提取建筑信息;借助美术学科绘图方法,将诗词中的建筑形象化;利用历史学科资料搜集方法,了解古代建筑发展脉络。这种多学科方法融合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升自主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升华
跨学科主题教学通过多学科融合,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感受古诗文蕴含的情感与价值观。在“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主题教学中,结合历史学科中边疆战争背景,学生更能体会诗人戍边报国的壮志豪情与对战争的反思;融入音乐学科,通过激昂或悲壮的旋律,强化学生对诗词情感的共鸣。这种多感官、多维度体验,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更深刻,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三、情境的真实生动性
1、贴近生活情境的创设
跨学科主题教学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拉近古诗文与学生距离。在“生活中的诗意——古诗词与传统节日”主题教学中,教师以春节、中秋等学生熟悉的节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节日习俗,再引入相关诗词。如在春节时,让学生联想贴春联、放鞭炮等场景,理解王安石《元日》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新春气象。这种情境创设使学生意识到古诗文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2、历史文化情境的还原
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文创作背景与内涵,跨学科主题教学常借助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还原历史文化情境。在教授《赤壁》时,教师可结合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地图、战争形势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同时,通过展示古代战船模型、士兵服饰等图片,营造浓厚历史氛围。
学生仿佛置身于三国战场,更能体会杜牧借古讽今的创作意图,感受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四、学科的融合渗透性
1、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融合
历史是古诗文创作的背景土壤,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融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理解。在学习杜甫诗歌时,结合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学生能理解杜甫诗作反映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疾苦,明白其诗歌“诗史”的价值。同时,古诗也为历史研究提供生动素材,如从《诗经》农事诗可了解西周农业生产状况。这种融合让学生从文学与历史双重视角,全面认识古代社会。
2、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的融合
地理环境对古诗文创作影响深远。在“古诗中的山水地理”主题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讲解诗词中地理风貌。如分析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理解沙漠气候特点与黄河流经塞外的地理特征,体会诗人描绘的塞外壮阔风光。学生不仅欣赏诗词美感,还能领悟地理环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3、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融合
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能为古诗文学习增添感性体验。在“诗画同源”主题活动中,让学生为古诗配画,或根据画作写古诗,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力。音乐与古诗文结合,如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配乐演唱,让学生通过旋律感受苏轼词中情感起伏,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五、学生主体的凸显性
1、自主探究的强化
跨学科主题教学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空间。在“古诗词中的植物意象”主题学习中,学生自主确定研究植物,如梅、兰、竹、菊等,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网络搜索信息、实地观察植物等方式,探究植物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含义与文化内涵。这种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的促进
跨学科主题教学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制作古诗文化手抄报”主题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字编辑,选取诗词并撰写赏析;有的负责美术设计,绘制插图与排版;有的负责资料搜集,从多学科角度查找相关知识。通过合作,学生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沟通交流能力。
六、结论
初中古诗文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念特征,即目标多元综合、情境真实生动、学科融合渗透、学生主体凸显,为古诗文教学带来新突破。它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使学生在多学科知识融合中,更深入理解古诗文内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理念特征,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