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致用 知行合一
吕永波
东昌府区民主小学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学校着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作为增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促进学生文化传承、知识积累、读写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饶有兴致,激发学生综合发展潜能。基于此,本文从读以致用 知行合一的角度,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
引言
从素质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关注学习水平的增强,更着眼于品德提升,不单只谋求学业进步,更着重心智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准确把握当前教学现状,量身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分析与欣赏文本的能力,从阅读中汲取知识,并将之转化为书面表达,实现阅读和写作双管齐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能力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角色,透过阅读大量材料,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以及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由此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朗读、默读等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二)发展思维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解读文字,还包括深度思考和内容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分析并推断文本的架构、核心信息和细节,理解并评估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这些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想象和创新思维。
(三)丰富文化素养
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内涵,读者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价值观,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此外,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通过感受文学之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读以致用 知行合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能设置与课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使学生更直观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兴趣。透过各种多媒体工具如PPT、影片、图像等,展示与教材相关的资讯,吸引学子目光,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可以运用言语、音乐等手段,打造出与教材相关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到课文中描绘的情境和感情。
例如,在对《狐假虎威》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利用视频展示故事的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去扮演老虎、狐狸以及其他动物的角色,让他们身临其境地领悟故事的内涵。在教授《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春日的美好,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小孩子发现了什么,个人在春季时有过哪些发现,等等。在教授《小马过河》课程时,可以组织学生结成小组,展开合作探讨,培养团队意识。学生四人一组,探讨小马过河情节及启示。在教授《乌鸦喝水》一课中,可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乌鸦喝水的智慧。
(二)通过多媒体引领,强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多媒体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认知工具,不仅可以提高语文阅读指导的实用性,增加教学活动的感染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时,教师应该以具体课文为基础,结合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加强对辅助性媒介视频、图画、音乐等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多元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在多样的认知体验中发挥身心潜能,并积极参与对教学内容思想、情感、主旨的解析,实现审美和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将相和》教学时,可以以课文中的情节背景为基础,引入相关视频剪辑和影像资源,让学生在观看和感知的过程中解读课文,以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协助学生深刻了解廉颇的改过迁善和蔺相如的机智谋略,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阅读教学效果,植入新思维助力核心素养培养,引领学生认知升级、自我发展。
(三)开展整本书阅读,提升阅读审美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进行全书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首先精选适合全书阅读的书目,指导学生领会书中的价值,同时让他们体验全书阅读的乐趣。进而,在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还需给予指导,提高阅读效果。恰当引导可加强学生对全书的印象,促使其在发现亮点时展开对话,深化对书籍内涵的领悟。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考虑全书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围绕几篇神话故事,利用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入了《中国神话传说》的阅读,要求学生将学到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这本书中,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生动迷人的神话故事中。同时,老师需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领悟神话故事传达的古代先民对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以提升学生对这部著作的理解水平,助力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涵盖众多优秀文学作品,且“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多位知名作家及相关作品节选,这些为老师指导学生通览全书提供了丰富资源。学完《两茎灯草》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后,老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和《骆驼祥子》。前者幽默讽刺,后者严肃现实,时代不同,风格各异。小学生应该有完整书籍阅读体验,积累情感。只有读完整本书,才能深入故事世界,领悟人物,体会作者笔法,提升审美能力。
(四)指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善于把握文本的关键点,结合已有内容进行合理臆想,以拓展学生思维,创造独特表达,使学生真正感受母语之美。学生在理解相同内容时,将表现出个体差异。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全面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并从多角度体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具实际意义和积极影响的要素是个人兴趣。当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会激发强烈的阅读欲望,自发投入阅读。可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等教育信息化新技术,使传统阅读教学更具体、生动、活泼。或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通过扮演文章中角色,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可变得更有趣,利用多媒体、挂图、录音、教师肢体语言等方式,在课堂上营造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积极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营造情境阅读,如在《小壁虎借尾巴》课堂中,学生通过图片和听写沉浸其中,体验成为爬行的小壁虎般奇妙感受。又如,在《白杨》教学时,结尾描述为:“父亲紧握着一个小孩,凝视着窗外匆匆掠过的白杨树,陷入深思。突然,他脸上泛起微笑……他为何会露出笑容?要求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及个人经历,展开思维想象。因此,学生之间的讨论变得激烈,全体学生纷纷表达观点。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感知现实生活,培养高尚情感。
结语
总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提升阅读效能可助于学生成为更深度的文本解读者,培养其语文思维、文化感知技能和思想伦理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未来,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选用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中国文化、构建思维,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而逐步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雪.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1(11):134-135.
[2]王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J].家长,2023,(25):149-151.
[3]仲照飞. 陶行知知行合一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20):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