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企业文化建设中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的关联分析

作者

李晓亮

中国水电四局(兰州)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优秀的品牌形象犹如企业的 “金字招牌”,能够吸引客户、赢得市场份额;而政工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 “红色引擎”,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与组织保障。深入探究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之间的关联,对于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打造具有强大生命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浪潮中稳健前行。

二、目标导向协同:共筑企业发展愿景

(一)品牌形象塑造的目标追求

品牌形象塑造旨在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独特的品牌标识以及一致的品牌传播,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鲜明、正面且极具吸引力的企业形象。企业期望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例如,可口可乐凭借百年经典的品牌形象,全球统一的包装与广告宣传,成为快乐、分享的象征,深受消费者喜爱,稳居饮料行业龙头地位。其品牌形象塑造紧紧围绕消费者情感需求与市场趋势,持续投入资源,不断强化品牌核心价值,以达成商业成功的目标。

(二)政工党建工作的发展指向

政工党建工作聚焦于强化企业的政治引领、思想建设与组织保障。一方面,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相契合;另一方面,致力于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人力支撑。以国企改革为例,政工党建部门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引导企业落实国家关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政策要求,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企业长远发展与社会责任担当。

(三)协同效应

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工作在目标导向上殊途同归,均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形象吸引外部市场资源,政工党建凝聚内部发展力量,二者相互配合,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当企业政工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员工思想统一、干劲十足,能为品牌形象塑造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保障;反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声誉,又为政工党建工作开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与资源支持,共同助力企业向着宏伟愿景稳步迈进。

三、价值传递融合:彰显企业核心价值

(一)品牌形象承载的价值内涵

品牌形象不仅仅是外在标识,更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企业通过品牌传播,将诚信、创新、社会责任等价值理念传递给消费者。例如,苹果公司以 “Think Different” 为品牌理念,倡导创新、追求极致,其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融入了前沿科技与精湛工艺,向消费者传递勇于突破、追求卓越的价值追求,使得苹果品牌在全球科技爱好者心中树立起高端、创新的形象,消费者购买苹果产品,不仅是因其功能,更是对其品牌价值的认同。

(二)政工党建传递的精神价值

政工党建工作致力于将党的先进理论、红色文化精神以及企业自身的奋斗精神在企业内部传承发扬。通过组织学习党史、企业发展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让员工汲取奋进力量,传承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如航天企业在政工党建引领下,传承航天 “三大精神”,全体员工秉持严谨、奉献精神投身航天工程,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确保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这些精神价值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成为凝聚员工的强大力量。

(三)融合路径

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在价值传递上能够有机融合。政工党建工作所培育的企业精神、员工风貌,可通过品牌形象对外展示,成为品牌独特魅力的一部分;而品牌传播过程中消费者的反馈、市场需求变化,又为政工党建调整价值教育内容提供参考,促使企业内部价值体系与时俱进,更好地彰显企业核心价值,实现内外价值传递的良性循环。

四、团队凝聚合力: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一)品牌形象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能够激发员工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员工深知自己效力于一个备受认可的品牌,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进而更加努力工作以维护和提升品牌形象。例如,阿里巴巴作为全球知名电商品牌,其员工因企业在改变商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深感自豪,自愿加班加点、创新奋进,为实现企业新目标全力以赴,形成强大的自驱力推动企业持续进步。

(二)政工党建对团队的凝聚功能

政工党建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员工生活等方式,凝聚员工向心力。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困难面前带头冲锋,让员工感受到组织温暖与力量。如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政工党建部门组织党员突击队,保障物资供应、助力复工复产,员工们深受鼓舞,纷纷加入战 “疫” 队伍,企业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彰显强大凝聚力。

(三)协同发力

品牌形象与政工党建在团队凝聚方面相互促进。品牌形象赋予员工外在荣誉激励,政工党建提供内在精神凝聚,两者合力使员工紧密团结在企业周围。当员工既为品牌骄傲又对组织忠诚时,企业团队将坚不可摧,为企业应对市场挑战、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人力基础。

五、创新驱动联动:激发企业活力源泉

(一)品牌形象创新需求

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品牌形象必须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企业需不断探索新的品牌定位、营销方式与产品服务创新,以保持品牌新鲜感与竞争力。如星巴克从传统咖啡零售商向 “第三空间” 体验式消费场所转变,通过打造舒适温馨的门店环境、推出季节限定饮品与周边产品,吸引不同层次消费者,实现品牌形象焕新,稳固市场地位。

(二)政工党建创新引领

政工党建工作同样需要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引入新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党建学习、运用大数据分析员工思想动态,为思想政治工作精准赋能;鼓励党员带头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活动,营造创新氛围。例如,某制造企业政工党建部门组织 “党员创新工作室”,汇聚各方人才攻克生产难题,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

(三)联动效应

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创新相互联动。政工党建创新为品牌形象创新提供人才、思想保障,激发员工创新思维用于品牌建设;品牌形象创新带来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机遇,又促使政工党建进一步探索适应企业新发展阶段的工作模式,两者形成良性互动,源源不断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工作紧密交织、不可分割。从目标导向协同、价值传递融合,到团队凝聚合力、创新驱动联动,二者全方位、多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企业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这一内在关联,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品牌形象塑造与政工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二者合力,打造富有特色与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助力企业在新时代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彼岸。

参考文献:

[1]牛广胤.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协同性探究[J].微信公众平台,2024(07).

[2]黄涛.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品牌建设融合路径的思考[J].搜狐网,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