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余丹 印欢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一、前言
傣族,作为云南一个历史悠久的特有少数民族,也是跨境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早在公元 1 世纪汉文史籍中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傣族源于中国南方的百越族群。1 有很多傣族的原始称呼,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或者百夷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意识的提升,自愿更名为傣族。在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德宏傣族人口为 349840人,占总人口的
。由于与缅甸相邻,傣族跨境文化渲染氛围较强,多受缅甸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傣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有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多信仰小乘佛教,且与水有不解之缘,惜水、爱水情结较重,日常生产生活中多从事与水有关的活动。德宏的傣族主要居住在海拔 1000 米以下且水源充沛的平坝之中,分布于潞西、瑞丽、盈江、畹町等县镇,风俗习惯与宗教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尤以泼水节较为隆重。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傣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中,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网站查阅相关论文 130 余篇。并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本研究顺利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傣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傣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的体育旅游资源包括赛龙舟、象脚鼓对踢、放高升、丢包、藤球、跳竹竿、打陀螺等,这些活动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德宏州等地。一些地区通过举办民族体育旅游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既弘扬了傣族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傣族园采用“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划龙舟、丢包、孔雀舞等体育活动吸引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政策支持方面,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动傣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傣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傣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仍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傣族传统体育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傣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傣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
民族传统体育,是经历数代民族遗留和传承下来的,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和地域性。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社会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而传承和保留下来,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并开始盛行,有的出于战争、生产劳动、自娱自乐和宗教祭祀活动的需要,但都与身体活动有关,起到强身健体,活动筋骨,保健养生的功效。2 笔者按产生起源对其进行分类整理,目前,共收录傣族传统体育项目 27 种,其中包括赛龙舟、陀螺、跳竹竿、鸭子赛跑、傣拳、游泳、跳水、青蛙赛跑、抓子、打藤球、独木舟、傣族武术、打水枪、泼水节、打篾弹弓、放高升、赛马、斗鸡、堆沙、丢包、秋千、孔雀舞、象脚鼓舞、嘎秧舞、武术、浴水等。宗教活动中孕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龙舟、跳竹竿、独木舟、泼水节、秧歌舞、堆沙、浴水等因祭祀而产生的身体活动是原始社会时期体育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丰富了体育的内容和作用,是各种运动的综合作用,兼有娱乐、健身、宗教和教育等多种功能,不但对原始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步入阶段社会之门以后世界各民族体育的面貌有直接影响,而赛龙舟、泼水节对现代社会影响最大;休闲娱乐中产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青蛙赛跑、抓子、陀螺、丢包、孔雀舞、象脚鼓舞、嘎秧舞等,由于傣族人民生来就有能歌善舞的天赋,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所以在喜庆丰收、祝贺胜利、欢度节日、农闲时节时傣族人民常常“手舞足蹈”,跳着与体育活动有关的舞蹈活动。比如孔雀舞、象脚鼓舞、嘎秧舞等。各种民间游戏的不断发展,不仅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功效。
四、结论与建议
(一)打造特色项目
所谓特色型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以自己民族或是当地特有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为开发目标,将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成具有吸引游客的唯一因素。这在德宏地区最适合的就是民族村寨的开发模式,因为民族村寨是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最原始的阶段,原汁原味的民族特性是其它民族无法复制和模仿的,这也就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游客经过参与体验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相关民族传统体育学者探究其发展历程,最实际有效的路径就是以民族村寨研究为切入点。现今,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已顺势促发,在近年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选定了一些代表本民族且具有浓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项目,在自然生态较好的民族村寨建立“民族体育文化生态村”,通过专业的民族队伍表演展示,充分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又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民族节日带动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遵循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3 即“体育+旅游”模式。在整合资源开发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具有独占地位,而是和其它产品相互融合,就称之为结合型开发,其在民族节庆中表现最为明显。因为通过对民族节庆的调查,得出旅游活动中,体育活动占的比例较大,开发潜力较大,在民族风情旅游中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互相交流,展示民俗风情的同时,传统体育也得以发展传承。
参考文献
[1]周瑾.西部大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
[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概况[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8.
[3] 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 原理· 方法· 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1):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