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改造环境下老旧建筑改造及城市更新研究
王敏舟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12
引言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一些老房子难免会有老化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改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的人口密集程度和建筑的密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大量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居民居住质量。因此,在此背景下,国家启动了一系列以旧城改造为主的旧城重建项目。在老旧建筑更新改造过程中,除了加强相关的设计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对建筑的保护。
1.老旧建筑改造的必要性
1.1 城市功能提升的需求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古老的建筑物常常携带着岁月的印记与岁月的回忆。但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其功能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城镇的职能,不仅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旧楼的更新,可以对整个都市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步调与需要。对旧楼进行更新是提高其经济机能的有效途径。经过改建后,将其改建成商业中心、创意产业园、高档小区等,将会带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都市的多样化、高端化发展。譬如,把废旧厂房改建为艺术区,不但可以给艺术家们创造一个新的创意场所,同时也可以为周围的经济带来更多的商机。对旧楼进行更新是提高其社会职能的有效途径。都市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生活之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交往与交往的重要场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加强邻里团结的措施。比如,把一个陈旧的小区改建成一个有公园,图书馆和健身设备的社区,为住户们带来更多的生活经验。
1.2 历史文化保护的需要
一座城市是一种历史的见证,而每栋古老的建筑物,都有其独有的故事与文化传承。在旧城改造大潮中,要解决好开发与保存之间的矛盾,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传统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既要保持其原始的历史价值,又要保持其原始的人文特征。古老的建筑物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他们是这座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者,记载着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人文特征。对其进行保存与更新,既保存了城市的历史性,又使后代对其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触。比如,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与改造,可以让它作为一扇向世人展现这座古城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吸引游人与学者。历史悠久的古老建筑,因其特有的造型与技艺,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在改建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风貌,而不是对原有建筑进行简单、粗糙的拆、建。运用现代化的科技与设计手段,使其既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在保持原有的结构基础上,把一个古老的庭院改建成一个符合现代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房屋。
2.城市更新下老旧建筑改造以及更新手法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由于大多数房屋的用途是住宅,所以在改建时必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考量。从用户角度出发,运用的理论、技术和改造方式,都要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前提。所以,在进行城市更新和改建时,必须对城市建筑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比如供水、供电、供暖等,都是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更好地反映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设计师们对这些老建筑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周边景观和灯光效果。特别是室内照明的设计,如果室内有充足的照明,住户就会减少使用电力装置,例如空调等家电。充分地运用光线可以让老旧的建筑更多地表现出现代的特征,并且在节能方面也表现出了更高的效率,这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以人民为核心的设计思想中,加强住户的地方意识也是十分关键的。许多古老的建筑都带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氛围,既包含了多种人文特征,又包含了多种人文氛围。这就要求设计者要创造一个适宜的人居条件,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建筑系统。在这些形式的空间中,情绪的内涵即为“场所感”。所以,在对老建筑进行更新和改建时,要尽可能地降低当前的社会和物理环境的矛盾,同时要与具体的都市中的背景情况保持一致,最后使老旧建筑的更新和改建变得更有意义。
2.2 保护性改造
对其历史与人文内涵的尊重与保存是其保护与更新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保持原有建筑物构造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其历史风貌。在实施保护更新时,必须对其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其建筑风格、使用材料、历史事件等。为今后的修缮工作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修缮,主要是对建筑物的外墙、屋面、门窗等部位进行修缮与补强。比如,砌体房屋,必须采用专门的修缮工艺,以还原其最初的面貌和构造的稳定。而室内的设计,则要与现代的功能要求相适应,但是,这个改变一定要以不能毁坏原来的构造与历史气息为基础。
2.3 加强老旧建筑现代化
首先,可以使传统的建筑和现代化的建筑进行融合,因为大多数的都市建筑都是集体的,而且在建筑的类型和样式上,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市民都觉得,既要维护一座城市的人文特色,又要展现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就像青岛,以华夏为主,而那些古老的建筑,则是融合了西方和东方的元素。尽管在建筑形态上有所区别,但总体上仍然要完全统一,从而保证了整个都市建筑的可观赏性。许多设计师在对旧楼进行改建时,都十分注重实施一种统一的建筑样式,这样就能运用这种设计思想,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尽可能地缩小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整体的和谐。在实现“造型”的同时,把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思维方式。在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时,可以参照其自身的空间特征,促进其与现代化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整体的整体效果。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被称为新旧并存思想,也就是说,将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和当代的建筑社会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虽然两者的室内构造差别很大,但同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中时,要充分利用其自身良好的室内配套功能,对其进行持续的优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从加强室外设备和室内装修两个方面来达到,以适应更多的居住需要。在进行室外设备更新时,应重点关注周边区域的规模,以适应新的功能和用途。
3.结束语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对既有建筑物进行了改造,又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更新与再利用,既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价值,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和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在今后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对其进行战略研究,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超.文化政治视域下的历史街区改造[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2]黄也桐,庄惟敏.历史街区建筑更新改造使用后评估——以北京什刹海银锭桥胡同 7 号院为例[J].新建筑,2021,(02):93-97.
[3]李宣,李承勳.旧建筑的改造与新生——以陈设视角对话设计共和[J].居舍,2022,(07):100-102.
[4]陈铮,欧阳澜. 比较研究视角下旧建筑的设计重构实践——以卧云庐改造、悦·美术馆改造为例[J]. 大观,2022,(0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