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融合

作者

王哲

厦门外国语学校瑞景分校

摘要:为了解初中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本文运用文件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厦门市思明区初中校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厦门市思明区各初中校都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课堂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作要领,辅助教师指导学生,但也存在设备购买、教师运用能力等问题的制约。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育、融合

1 研究目的

大家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ppt等多媒体技术司空见惯,但体育作为以室外课堂为主的学科,如何让信息技术手段合理高效地运用到初中体育课堂中是现在每个体育老师思考最多的问题。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课堂中作为体育信息化教育的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在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进一步丰富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一批能够将信息技术带入体育课堂的高素质教师。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络收集大量有关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课堂融合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从市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以此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访谈法

通过与厦门市思明区各初中学校的体育教研组长、部分体育备课组长和体育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学科融合的看法和见解,为本论文提供研究思路。

2.3实地考察法

对厦门市思明区各初中校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当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厦门市思明区部分初中校已经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且对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应用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平台,是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3.1.1手机及电脑APP的运用

在思明区初中体育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入到体育学科中。例如:厦门市双十中学思明分校在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利用APP腾讯QQ以及微信创建QQ群和微信群,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分层管理和分层教学。课前准备阶段,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到了上课时间,备课组教师坚守在“群里”,学生登陆app进入课堂。教师会以“群接龙”的形式做好每节课的考勤。体育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还会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则通过观看微课,掌握动作要要领和训练方法,课后学生根据课上所布置的练习进行锻炼并拍摄,并将拍摄的练习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群。在各班体委的协助下,教师通过观看练习视频获取学生们的练习成绩,并对成绩进行筛选和分析,重点关注薄弱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对其给予鼓励和点评。

3.1.2运动手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厦门市思明区多所初中校已将运动手环运用到体育课堂当中。比如厦门市思明区大同中学前埔校区在体育课堂当中运用运动手环实时记录学生的心率,并将每一名学生的实时心率投放的电子白板上,教师可以监控到每个学生实时的运动情况,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关注到自身心率的变化。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率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强度,保障学生能够科学、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每节体育的上课质量。

3.2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3.2.1.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3.2.1.1慢放分解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技术动作的示范和讲解主要依靠教师的表述,或是利用挂图来辅助讲解,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学习但教师示范动作的完成情况会受到年龄和伤病的影响,且部分技能动作无法进行拆解,例如蹲踞式跳远中的腾空技术、背越式跳高中的过杆技术等技术动作。[2]传统的教学无法使动作能够清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如果运用iPad或是投影仪等设备,将先前录制好的技术动作视频进行播放,通过慢动作展示给学生反复观看,并在观看过程中讲解技术动作要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

3.2.1.2课前预习上课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大家鲜有提到“预习”。学生多是传道授业的受体,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教师的组织进行训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较少。课前没有“预习”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学生对新授课的内容并不熟悉,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课堂中现场预习,从而导致上课效率低下。倘若在体育课前,教师将本节所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并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熟悉了课堂内容,带着问题到课堂进行学习和交流,上课效率和质量将大大提高。微课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2.1.3学生成绩数据化,大数据下专项辅导

随着体育考试分值和项目的不断增加,体育辅导已成为体育教师的一大难题,通常情况下一个年段由2-4名体育老师进行授课。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教师往往力不从心,如何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一直是体育教师思考最多的问题。若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轻易解决。例如羿箭教育app,仅需将学生的信息及学生成绩导入至软件中,软件将自动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可以通过数据研究和分析学生的体育成绩,帮助体育薄弱的学生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辅导。获取的数据还可以上传至app,学生家长登入账号就可以进入app,了解学生的体育成绩情况,在课后针对性监督学生进行弱项的训练。

3.2.2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

3.2.2.1 时间和设备的制约

体育的教学较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更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能以及运动技能水平。初中体育课一周仅有三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过多的使用信息技术反而耽误了学生的训练时间,本末倒置。因此,在每堂课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受限。体育作为一门户外授课的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还会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比如电源拉接的限制,屏幕大小的限制,屏幕移动的限制,甚至是学校在资金投入方面的限制等等。

3.2.2.2学生对网络的自控能力有限

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并不用担心教育资源的问题,不仅仅教师能够通过网络找到教育资源,学生也能借助网络找到信息资源。虽然网络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也伴随着不良的信息,如游戏信息、暴力信息等,若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则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己。

4.结论

4.1结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繁荣,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体育教学已成了必然的趋势。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正逐步普及和开展,各初中校也将信息技术加入培养骨干教师人才的方案中,以适应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课堂的融合不能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单纯在课堂加入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教师教育思维和观念的转变。体育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倾听学生的需求,改变传统的体育课堂氛围,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学习,提高学生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和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