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面向工程认证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与持续改进探析

作者

杜小刚 张俊伟 张跃宇 耿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71

一、引言

2015 年 6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学科代码为 ,授予“工学”学位。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涉及到以信息构建的各种空间领域,研究网络空间的组成、形态、安全、管理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能够支撑和引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能够在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系统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规划管理等工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高级工程人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办学条件配置等都围绕学生毕业能力达成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并强调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和文化以保证专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活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重要抓手,修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评价机制,扎实开展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对于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流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当前我校网络空间专业建设仍需存在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在毕业要求方面,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分解缺少系统设计。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关系仍需优化。在持续改进方面,课程评价体系与持续改进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定位,制定符合网络空间安全专业需求的毕业要求和指标点分解。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网络空间安全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有效合理支撑。针对专业认证的需求,建立面向产出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持续改进机制。

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毕业要求与指标点分解问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毕业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毕业要求与指标点缺乏系统设计,毕业要求不能反映网络空间安全的专业需求,指标点分解不能有效支撑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培养,仍需进一步设计。

2.课程体系与指标点支撑问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在 2018版和 2020 版培养方案中均已制定并正在实施。然而,由于毕业要求和指标点缺乏系统设计,当前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还不能满足专业认证的需求,仍需进一步优化。

3.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已建立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但在面向产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基于目标导向的持续改进方面仍存在课程监督不足、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目标导向不明确等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面向工程认证的专业建设思路

1.毕业要求与指标点分解方面

毕业要求是指学生经过系统的教育后,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毕业要求包括:学生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掌握和以及个人的综合素养。专业教育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并通过评价来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看毕业要求能否支撑培养目标。 也就是说毕业要求是检测培养目标是否达成,通过毕业要求来检测每门课程和每位教师,并形成合理性的、系统性的评价,并为专业教育提出改进依据。在明确了毕业要求的基础之上,需要细化人才能力特征,即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只有通过指标点分解,才能将毕业要求表达成具有可衡量性、导向性、逻辑性以及具有专业特点的指标点,并以此引导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因此,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分解不是简单的语句拆分,而是一个具有导向性的梳理过程。

2.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方面

结合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和专业认证标准,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一套完善合理、符合专业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置要科学、合理,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可达性。按照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顺序排列和进度,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组织改革课程活动方式,从而组织各门课程的类型,形成合理和恰当的比例关系,既能满足毕业要求,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通过面向工程教育认证提升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建设,探索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3.课程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方面

针对课程监督不足、持续改进机制不健全、目标导向不明确等问题,对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进行研究。课程质量评价是质量监控的核心,课程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产出的好坏,其自身的科学合理对课程教学产出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课程教学产出的评价,实质是就是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因此,对课程教学产出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性评价;二是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教学产出持续改进机制的改进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对课程教学体系设置进行优化,杜绝低质量、低效率的“水课”,实现课程教学对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更高契合度的支撑。同时,严格把关课程教学产出的实时情况,实现 OBE 进课堂,以期更好的促进专业教育产出的达成。在综合优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并接受专业认证的检验。

四、结束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密码学和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入选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于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流专业”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重要抓手,修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课程评价机制,扎实开展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为提升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探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教育发展规律提供了支撑。

作者信息:杜小刚,男(1989.5—),甘肃天水人 硕士研究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