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王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干部学院
引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任务,是民族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关键。现阶段,在新媒体视域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现状,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来开展教育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团结,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研究。
一、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能够引导各个民族树立正确的观念,其主要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社会、命运等五个方面的共同体意识。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则是由高校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他们通过相互沟通、交流以及分享相应的教育资源来共同完成教育任务,以此来促进民族高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成长与进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繁荣[1]。
(二)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民族高校是民族教育主要阵地,能够有效的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强民族认同感。受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更为强烈,但是却也存在各种问题,如主流文化融合等。而通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则能加深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二,落实民族教育要求。通过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则能够团结各民族人民,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因此,这也就需要在民族高校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作用,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民族文化,以维护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通过铸牢他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能帮助大学生掌握民族共同提议时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错误、负面的价值观影响,进而也就会影响他们的民族意识。鉴于这种情况,在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知识渗透其中,以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2]。由此便可以看出,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民族高校均已明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意义,且带领学生参与了相关的实践活动,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不够了解,甚至没有创设相应的环境氛围,最终也就会限制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甚至还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此,下文对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把握主流媒体优势
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作为高校主流媒体呈现共同体意识内容的主要方式,通过民族团结事迹、古代诗词、传统节日等内容的呈现,能够达到民族高校教育的目的。或者也可以让民族高校定期组织讲座、展览等主题活动,以此加强大学生对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主流媒体制定生动有趣的信息内容,积极地宣传民族精神文化和国家发展成就,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感而且还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维度感受和了解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3]。
(二)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模式
在民族高校内,借助图片文字及实物等来展示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他们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或者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介平台,创设属于民族高校的官方网站或者账号,定期发布有关民族共同体的内容,如民族代表人物、民族故事等,并将他们制作成具有民族意义的短视频或者微电影,向大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更好地铸牢民族高校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4]。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新媒体视域下,教育本质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也有所提高。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根据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及中华民族共同体五个认同意识,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布玛丽亚木·买买提, 郑涵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淮北市红色文化新媒体传播路径研究[J]. 今传媒, 2024, 32 (11): 16-20.
[2]李佳慧, 杨玉霞, 王天云. 新媒体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与挑战浅议[J]. 世纪桥, 2024, (04): 45-47.
[3]成英, 田世晋. 新媒体视域下当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J]. 运动精品, 2023, 42 (11): 7-10.
[4]李平. 新媒体视域下民族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探析——以云南省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西部学刊, 2022,(04): 18-21.